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发展智能制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一般提升全要素生产力有三大途径,即提升专用设备效率、提升部件位移效率和延长工作时间。然而,当今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人口老龄化、工资高企等难题,人工模式下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实现途径困难。而智能制造能够替代人力劳动甚至外延人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质量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提高。而提升全要素生产力有三大途径:提升专用设备效率、提升部件位移效率和延长工作时间。然而,当今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人口老龄化、工资高企等难题,人工模式下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实现途径困难。
人口老龄化脚步加快 劳动力优势减弱
制造业是人力密集的行业。但是,当前,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00年开始我国便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正在朝着深度老龄化社会快速迈进。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5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7.9%,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5亿。
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我国劳动力人口供给不断减少,2013-2018年中国劳动人口比重从73.9%下降至了71.8%,预计到2023年将下降至7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指出,最近5年间劳动力减少了近2000万人。中国15-59岁劳动力人口在2011年峰值时为9.25亿人,之后以每年200万至500万人的速度减少,目前减少至9亿人多一点。到2050年被认为将减少至7亿人左右。
工资刚性上升 人力成本高企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锐减,劳动人口锐减导致人力成本上升。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增速加快;2017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7.43万元/年,是泰国和越南的2.14/3.51倍。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在第四次制造业转移中,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倾向于向人力成本更低、环保要求更宽松的东南亚国家转移;而部分中高端产业出于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需求出现回归欧美的迹象,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
机器人回收成本降低 机器换人临界点已至
智能化改造初期,高昂的价格一度是阻碍众多中小企业购置设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的主要因素,而随着技术突破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设备价格近几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国产化冲击进一步拉低设备价格,大量采用落后生产模式的企业自动化改造需求广阔。
根据测算,2012年一台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的时间约为5.2年,到2018年约下降至1.05年。同时,在人力成本上升与设备价格下降的确定性趋势下,未来工业机器人回收期有望进一步缩短,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性临界点已至,制造业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上升倒逼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智能制造能够替代人力劳动甚至外延人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