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抚州市农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实施方案》

2022-12-28 12:00:55 现代农业规划

1

为贯彻落实好抚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进一步推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根据《中共抚州市委办公室、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抚州市农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抚办发〔2022〕10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的实施。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示范带动、乡镇先行先试、群众积极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影响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融合。大力推进全市三个百亿产业,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完成市里下达我县的生猪、粮食食品加工、蔬菜(含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助力全市三个百亿产业发展目标实现。各乡(镇)在三个百亿产业中,力争培育1个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努力建成区域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按照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思路,做好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发展方向,聚焦种养、加工、流通、检测和销售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问题,推动现代种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销售等快速发展。

(二)完善产业链条,明确发展路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加快推进全市三大百亿产业和我县重点产业进行“建链”;聚焦各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补齐短板弱项进行“补链”;突出招大引强和品牌培育,围绕提升产业价值进行“强链”;着力推动各产业向数字经济、5G、物联网等领域延伸,围绕产业深度融合进行“延链”。

(三)培育百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内培外引,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每个产业培育壮大至少1家骨干龙头企业、每个乡(镇)培育1家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主导的“链主型”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形成产业链完整、要素配置合理、科技支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品牌产业。

三、主要举措

(一)推进规模化,增强龙头带动力。

1.扩大优质原料基地规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各产业生产布局,到2025年,打造一批区域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5.1万亩;生猪养殖规模35万头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0.33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支持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链主型”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9%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7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1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8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推进科技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3.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围绕百亿产业和重点产业,引导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联合攻关、“揭榜挂帅”,解决一批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到2025年,每个重点产业至少完成一项技术攻关合作项目。〔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解决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加大农业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提高黎川特色产业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溢价率。创建生猪一级扩繁场1家;食用菌种繁育场(基地)1个;蔬菜种苗供应基地1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推进标准化,增强安全支撑力。

5.推进生产设施标准化。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加快设施大棚、生猪养殖圈舍等农业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建设高效设施蔬菜基地0.33万亩,工厂化食用菌规模生产基地2个,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0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支持“百亿产业、十亿企业”的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江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全面试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合二为一开具模式,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品牌化,增强市场开拓力。

7.打造品牌体系。支持企业提品质、扩品类、创品牌,每个产业遴选一批骨干企业,培育1个以上全省知名企业品牌。支持企业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鼓励申报“赣抚农品”品牌认证,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品牌体系,提升农产品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力。到2025年,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30个以上,创建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8.大力开拓市场。创新品牌营销推介,通过大湾区、北京、上海等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充分发挥各级传统媒体、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以及网红直播等自媒体作用,拓展品牌宣传覆盖面,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推进集群化,增强产业聚合力。

9.打造平台聚链。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和产业带,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打造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农业全产链发展的产业强县和一批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推进集群成链。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在补齐精深加工短板的基础上,粮食食品加工产业重点补上功能食品开发和米糠、谷壳、秸秆综合利用等短板;生猪产业重点补上屠宰加工、冷链储藏和运输设施等短板;蔬菜(食用菌)产业重点补上设施大棚、机械采收、地头分级、菌种研发和精深加工等短板。〔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推进多元化,增强投入保障力。

1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招大引强,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招引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积极参加省级层面招商引资项目发布和集中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激活社会投资。提高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电力等政策支持协调性,提振各类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的信心。各乡(镇)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保障各产业用地需求,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金融办、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电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1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奖励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考核奖励等形式,支持百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同时,加大跑项争资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金融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有关保险公司、县有关金融机构、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相关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工作机构。

(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由县级平台发起,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融资渠道,撬动更多金融及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县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采取“产业+基金”等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增值服务、市场培育等方式支持各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突出问题,主动帮助企业沟通协调解决,大力推动金融、用地、用电、人才、减免税收等政策落地。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实施农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的意义,宣传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成果和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评估。根据本方案和每个重点产业具体工作方案,年初制定目标任务,年底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纳入全县综合考核。

来源:黎川县农业农村局

现代农业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