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八大盈利模式

2020-03-19 18:21:01 现代农业规划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近年来,农业部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有序规范发展。

2015年,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提出用地、财税、融资、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2016年农业部再次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夯实政策创设基础。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纷纷出台落实措施,安徽、山西等省已相继出台了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意见,大部分省还编制了休闲农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湖北、山东、广东、四川、新疆等地都安排了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发展。

在乡村旅游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模式,如欧美的“度假农庄”模式、新加坡的“复合农业园区”模式、日本的“绿色旅游”模式等。但是鉴于国内明显不同的旅游消费特色,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开启本土模式。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发展特点,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归纳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大模式。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大模式

那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哪些盈利模式呢?“都市田园、民俗风情园、农家乐、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电商、休闲农业+养老”都是不错的方向,可谓八大吸金模式。另外,需要掌握技巧,成功申请到相关补贴,让项目顺利落地。

1、都市田园

都市田园是指通过土地流转,在城市周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区域,并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

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功能,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一个很好载体,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

2、民俗风情园

民俗风情园是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可以通过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3、农家乐

农家乐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主要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等等。

4、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指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功能,以农业为依托,集合工业、旅游、创意、研发、商贸、储运、地产、娱乐、会展、博览等三种以上的相关产业为一体,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经营的同时,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产业综合体。

5、国家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进行,在农业内涵中融入城市公园的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息购物、怡情益智等多功能。

6、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

将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不仅能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更能开拓弄产品的销路。

7、休闲农业+电商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让客户了解产品,还能够在线体验。将休闲农业与电商相结合,可以实现企业与客户的联系,进而推动农庄经济的发展。

8、休闲农业+养老

农业与养老结合,将是未来休闲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建立蔬果采摘基地和生活兴趣俱乐部,再搭配健康养生的餐饮。未来的市场前景必将是无限的。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在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追捧,除了能够给观光旅游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以外,其还能促使农村方方面面的变革,从产业结构上来说,用当下的话来讲,就是能促使“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