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振兴三大路径分析(附典型案例)

2020-03-17 11:18:15 现代农业规划

乡村振兴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2018年起我国出台了多个相关配套规划,包括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实践领域,有着自己的振兴路径。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在乡村振兴方面,不同区域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整体来看,各地“乡村振兴”的方向虽有差异,但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比如各地均结合了各自的优势资源,鼓励发展优势产业,支持循环农业、乡村旅游、农业自动化、农业示范区等的发展,这一点基本上与国家支持发展“田园综合体”振兴农村经济的导向相一致。

图表:我国地方乡村振兴重点发展项目(1-3)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以下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个典型案例:

1、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要找准产业,重点要基于更高效、更生态、更智慧的农业;其次应注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针对有工矿、商贸、旅游基础的乡村,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新工业、互联网、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公园等新业态,但应注意不要村村搞旅游,村村搞工业。

案例分享:井冈山神山村

三产融合,合作经营

神山村按照“支部引领、干部带头、村民入股、贫困户全覆盖”的思路,成立了黄桃合作社,发展黄桃产业120多亩,打造黄桃品牌,并举办“神山黄桃节”,开展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三产”的融合发展

2、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激活乡村力量,培养新乡贤

顺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机遇,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和村集体、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搭建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案例分享:陕西袁家村

袁家村在两代村书记的带领下,经历了“从农到工,又从工到游”的转型,实现了从“烂杆村”到“标杆村”的蜕变。在新书记郭占武引领下,实施旅游兴村战略,十年磨一剑,走出了一条独有的从“吃→住→产”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时,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组织搭建了农民创业平台、成立了农民学校、建立了农副产品合作社,为每一个村民提供了平等参与乡村经营的机会,充分激活村民积极性。村委还制定了乡规民约,要求每家商户诚信经营,保持淳朴的乡风民情,进一步保障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树立乡村经营理念

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和重要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技术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做好“三个相结合”。

案例分享:杭州富阳文村

富阳文村拥有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江南民居40多幢,但随着城市建设风气进入文村,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危险。在浙江省建设厅的支持下,2012年建筑大师王澍带领自己的团队着手整合这里的资源,历时3年完成了对文村的保护性改建。改建后的民居为文村带来新的面貌,使文村成为美丽村庄建设热点,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文村,还吸引了北京农业互联网公司和众安民宿产业发展公司等企业进驻,发展生态农业和民宿产业,带动文村一产、二产、三产的联动发展,为文村的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