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产业园——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选择

2020-02-18 12:05:58 现代农业规划

生态产业园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作者:前瞻产业研究院 . 李江伟

产业园作为一个由政府或者企业按照某个产业发展目标而设立的特殊区域,凭借其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政策优势等资源,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并且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关注。中国产业体系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之后,也面临新一轮的产业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等转变,区域产业转移、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品质等也越来越多走上区域发展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产业园区规划成为各方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

整体而言,中国产业园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能充分代表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特色:

1.0阶段,马路经济时期,主要特点是企业数量较少,主要经营成本为运输物流成本,因此在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建生产车间;

2.0阶段,马路经济的升级,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体系的完善,企业关注的重点也由物流运输转向了员工管理,为此在原有生产车间的基础之上在旁边建设配套的住宿、办公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企业独立的生态空间;

3.0阶段,传统产业园时期,此阶段企业数量增多,形成多个独立的企业空间,出于城市规划考虑,城市管理者在企业周边划了一个区域,形成传统产业园;

4.0阶段,生态型园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员工对于园区环境要求的提升,更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花园式、生态式园区,并且前期快速发展的城市也带了企业众多成本的提升,众多企业纷纷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4.0阶段生态型园区的兴起,一方面是区域产业转移的一种体现,也是产业发展由单纯的集聚向寻求产业生态化发展方向的演进。另一方面,内陆城市或者临近发达地区凭借自身优质的生态环境、高性价比的成本优势,也能够借助产业转移实现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生态型园区建设方面,国外也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如德国Adlesrshof科技园、英国Green Park等。

一、德国Adlesrshof科技园

德国Adlesrshof科技园位于德国柏林市东南,占地4.2平方公里,在交通系统上毗邻两个机场,拥有两条近郊火车线、两条有轨电车和两条公路线路,交通十分便利;在产业发展上,园区以发展光子和光学、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微系统和材料、IT和传媒、生物技术和环境、检测分析科技等六大产业集群;截止2016年12月,园区共有1000多家企业,16家科研机构,近17000名员工,6700余名学生。2016年,园区产值超过18亿欧元,相当于一平方公里就产出约34亿,被誉为“德国最成功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全球最大的15个工业园区之一”“欧洲最大的综合性一体化园区”等。

生态产业园

Adlesrshof科技园的成功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态”构建;首先,环境生态的构建,利用绿化带与道路进行隔离,营造了整体的安静环境,并且园区内规划有大面积绿地公园以及中密度的建筑群,为园区内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生态环境;其次,内部产业生态的构建,园区内拥有产业园、商业中心、高校、孵化器、实验室等产业发展生态要素,使得园区内部的产业要素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沟通;最后,通过整合区域的交通资源,形成了一个优质的交通配套生态体系。

二、英国Green Park

英国Green Park位于伦敦市西郊,距离伦敦市区约60公里,占地1183.7亩,拥有十分方便快捷的交通到达伦敦市中心,园区共有企业近30家,以生物医药和IT等科技型企业为主,员工约6500多人;2010年,园区产值5.6亿英镑,相当于一平方公里就产出约70亿元。在环境生态构建上,Green Park内部没有规划居住空间,相反设置了占总体面积32%的公共设施,如湖滨公园、景观道路等,这些绿地空间一方面为园区营造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园区未来发展预留了产业空间。

生态产业园

国内近几年也逐渐兴起生态型园区建设的风潮,如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松湖智谷、中集智谷等。一个成功的生态型园区拥有两大特点“产业生态”和“配套生态”:产业生态方面,要突破传统的园区产业规划理念,从产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技术、资金和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跳出空间联系,建立其优质的内部互动生态;配套生态方面,可考虑将传统的园区居住功能可以外部化,充分利用区域交通资源,构建起“园区-片区-城区”多层次的居住商业生态体系,将园区融入到城市建设,实现真正的产城融合。最后,在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区域自身的生态环境和综合优势,作为产业承接区的内陆城市可以充分利用生态型园区建设的这一契机筑巢引凤,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现代农业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