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在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宣布,经自评申请、省级推荐、绩效评价和现场考察等程序,陕西省洛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洛川人称“苹果之乡”,高原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土层深厚利于蓄水和养分积累,阳光充足利于苹果生长。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所以被列为中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筹建于2009年,2011年农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园区启动了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园区规划总占地13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000亩,规划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会展中心、交易仓储、物流配送、农资交易、产业加工、科技研发、文化展示、配套服务和金融服务等10大功能区,使之成为全国苹果物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播、技术交流和会展贸易中心和引领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新“航母”。目前已完成投资26亿元,入住规模以上企业40家、农民合作社18家、小微企业140家。
2018年,洛川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产值达60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4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为洛川苹果全产业链开发,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之路,向生产、流通、贮藏、包装、销售各个环节要效益,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搭建起了与世界接轨的有效平台。”着力打造“苹果百亿元”产业目标的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说。
洛川县是全国著名的“苹果之乡”,也是陕西省“一县一业”的典范。经过70多年的发展,洛川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全县95%的农民从事苹果生产,其95%的收入来自苹果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7年超过万元。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洛川苹果都已触摸到了产业“天花板”。
“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牵引,我们要持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开发,提质增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洛川县政府县长张继东说。为此,洛川县投资12.68亿元,按照“一核一带四区”进行产业园总体布局,构建苹果标准化生产、配套产业加工和科技支撑等10大体系,实施10大工程24个重点项目。
借助产业园建设的契机,旧县镇洛阳村村民陈长建为苹果树挂上杀虫灯、粘虫板、诱虫带,树下安置了水肥灌溉设备,果园四周安装上了24小时全方位监控设备,果园实行手机指令化管理,让客户远距离即可体验监控。2018年亩产收入达到3万多元。
永乡镇阿寺村是洛川苹果的发源地,洛川县规划将其建设成“中国苹果第一村”。随着产业园建设不断推进,阿寺村发展乡村旅游,最多时一天有近两万游客,村里步行街边的小店一天营业收入最高可达两万多元。
目前,洛川苹果的品牌估值已经达到72.88亿元,依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带动,洛川县40万亩乔化果园管理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建成新型矮化果园3万亩,实施“果、草、畜、沼、水”五配套生态循环果业,苹果总贮能力45万吨,4.0现代化智能选果线12条,依托苹果“后整理”工作提升产业的附加值。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