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拿地及后续发展模式如何选择?

2019-07-16 13:50:40 现代农业规划

乡村旅游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近年来,随着大量资金下乡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想要在城市拿到一块闲置土地并非易事。拿不到合适的地,批不到建设用地,项目落不了地,只能打“擦边球”已经成一种常态。事实上,在拿地的过程中,一些不寻常的方法仍然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土地。

一、拿地4个冷门招式

1:关闭矿区留下的原始建设用地可直接转换为旅游设施的建设用地。矿区已经占有的尾矿池、弃石堆场或其它弃用地可在恢复生态的同时,按一定比例(如10%-20%)转为旅游设施用地,其余为工矿遗址景观用地。

2:生态涵养区农村搬迁宅基地,新农村建设中上楼遗留的宅基地。因地制宜,可改为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3:在大面积的森林(超过10公顷)绿地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时,允许有3-5%用地转为旅游设施用地。

4:其它荒地(非林地、非耕地、无其它生态价值的荒地)。有关部门确认原则上允许将其用作旅游设施。

二、拿地4个新方式

1:土地储备

在已经土地确权的地区,可采用“土地银行”的方式,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指标的自由流转、质押和融资。这对于农户获取启动资金自营个体旅游项目和专业企业规模化获取土地用于开发大型旅游项目而言都具有现实意义。

2:建立基于土地份额的合作社

农村集体可以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农户以承包的土地入股,进行股份合作。这样可以使土地集中经营、高效经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3:利用农村闲置住宅用地和废弃园地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城买房,农村房屋闲置,田地疏于管理。闲置的乡村农舍和废弃的林园正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所需要的。

4: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

对现状用途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集体用地,可采取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统筹盘活这些存量集体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农庄直接以农业用地的名义进行餐饮住宿的建设,有些还以临时生产房的名义进行建设;还有的建设温室大棚生态餐厅以及用可移动的集装箱和房车进行餐饮住宿活动。

这些通过打政策“擦边球”规避土地调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农业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经营的行业,我们还是要通过正当渠道进行项目审批,申请建设用地,改善土地使用状况。

全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在乡村旅游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模式,如欧美的“度假农庄”模式、新加坡的“复合农业园区”模式、日本的“绿色旅游”模式等。但是鉴于国内明显不同的旅游消费特色,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开启本土模式。

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发展特点,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归纳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大模式。

图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大模式

乡村旅游

现代农业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