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在下大力气做好绿色生态文章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项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行业管理有序规范,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新格局。
一、强化政策引导 加大推进力度
一山一水皆景色、一房一树即墨画。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为江西美景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生态优势明显。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西省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注重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位居全国前列;井冈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名山钟灵毓秀,享誉世界;由赣江、抚河、信河、修河、饶河五大河及2400多条溪流汇聚而成的的潘阳湖,是全球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因此,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品牌。
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加强发展休闲农业的组织指导并大力给予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其列入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总体规划。
为确保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有序推进,江西省农业厅制定了《江西省休闲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江西省休闲农业工作意见》《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点)认定管理办法》《江西省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方案》等文件。各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特色优势,把生态、绿色、高效理念融入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从市场需求入手,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探索“绿色生态+”特色产业、产业扶贫等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注重把握重点、挖掘亮点、突破难点,有效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模迅速扩大,整体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全省各类规模经营的休闲农业企业总数达4810家,农家乐总数超过2.31万户,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超过11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96万人;2017年综合收入达到810余亿元。目前全省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6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9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89个、中国美丽田园11个、中国十大精品线路2条、全国十佳休闲农庄4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4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2个;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9个,休闲农业示范点286个,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20个,星级农家乐53家,江西省十佳休闲农庄10个,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0条。
二、充分整合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利用绿色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深度开发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价值,并使之成为创新发展农业、丰富城乡生活、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一是提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智力支持。充分吸取江西省内高校(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所、相关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相关企业等力量,拟成立现代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农业指导,为江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江西省农业厅2013年印发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工程;2017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江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要素集中、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重要的基础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目前,全省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152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66个),建设面积146.5万亩,初步形成了“一区多园”、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格局。
南昌溪霞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是江西省首个“国字号”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其精品农业展示区由农业科教展示园区、生态果蔬园区、美食品尝园区、休闲度假园区、珍奇观赏园区五个区域组成,其中创意农业体验馆将示范推广高科技农业与宣传展示中华五千年农耕文化融为一体。按照“边建设、边开放、边完善”的理念,该园区两年来成功举办了“溪霞田园喜乐汇”“中国无人机与机器人应用大赛”“首届全省职工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活动;2017年4至5月,园区作为省第四届花博会主会场之一,组织开展了 “南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启动仪式”“江西生态绿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江西花卉苗木暨园林资材展销”“江西地方民俗文化展演”“江西特色小吃美食节”、 南昌首届“绿谷诗会”六大主题活动,活动期间接待游客超50万人。宜春市万载县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科技园,总规划面积5万亩,把园区打造成全国健康安全食品示范基地、绿色低碳农业样板基地、现代农业科研创新孵化基地、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和新时代农民培训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赏。
三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近年来,江西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多模式、多载体的发展特点。 一方面是多种模式运行,包括“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连片开发模式、产业带动模式、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模式等等;另一方面是多种载体并用,包括以知名产地为载体、以特色产品为载体、以优美环境为载体、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农业科技观光为载体等等。鼓励支持各地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使乡村休闲旅游业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化方向发展。通过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农家乐、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农业特色小镇等产品形态,大力发展乡村度假、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了一大批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了一大片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如江西凯光新天地生态农林有限公司以“乡村旅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发挥景观苗木繁育的示范带动效应,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让孝头村这个藏在山坳里的贫困村华丽蜕变,变成了一个彩色村餐饮酒店和植物园,农户实现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度假区被评为省市重点项目、“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地处赣南的宁都县具有红色旧址多、分布较散的特点。该县把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宁都起义纪念馆、小布无线电旧址、宁都会议等88个革命旧址遗址有机结合串连起来,形成红色旧址之旅的特色路线;同时依托翠微峰、凌云山、莲花山等生态景区,发展起了集农产品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园区500多家,推出以特色精品绿色旅游路线100多条,提升了旅游吸引力,带动该县3万多人脱贫致富。
四是举办节庆活动增强影响力。江西省根据绿色生态特点,结合民俗开展“春节到农家过年、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农事节庆活动和主题宣传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仅2017年上半年,各地共组织了156个踏春赏花、果实采摘、春耕插秧等农事节庆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达7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32亿元。
活动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休闲农业节庆活动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和品牌化,形成了南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婺源“江岭油菜花”赏花节、“江西黄马·凤凰沟樱花节”、中国南丰国际蜜橘文化节、广昌国际莲花节、武宁“花源谷花朝节”等大型农事节庆活动知名品牌。江西省2017年在橘都南丰举办了第三届休闲农业乡土美食推介活动,给人们提供了一场独特的视觉和味觉盛宴,让人们在品尝和观赏中体验了解江西农业和美食文化。南昌市通过西瓜节、农耕文化节、油菜花节、赏樱花节、中秋抚河赏烟花、深秋金桂采摘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和经济效益。
五是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掘工作。江西省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十分注重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为载体,以生态为笔墨,以文化为担当,不仅展现出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风味,而且发掘梳理出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加强了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南丰蜜橘栽培系统、广昌莲作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实行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自古盛产艾草得名的永修县艾城镇,因艾根取自鄱阳湖畔被称为“鄱阳湖仙草”。在长期的种植、加工实践中,形成了艾草中医养生、艾草特色菜肴、艾绒制作等地方色彩浓厚的“艾草文化”。
近年来,永修县致力于做好艾草文章,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艾草文化特色小镇,支持当地以江西省天泽农牧有限公司等以艾草中医健康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企业的发展。始建于1512年的江西万年县,享有“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中国贡米之乡”的美誉,被认定为当今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2013年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该县投资300多万,兴建了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博物馆,使万年贡谷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休闲农业有机融合为一体。江西省还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赣鄱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将古村镇这一赣文化的缩影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精心打造了以铅山河口古镇、宜黄棠阴古镇、乐安流坑古村、景德镇瑶里古村、南昌安义古村、婺源系列古村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村镇旅游景区景点,在唤起人们乡愁的同时,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时代价值。
三、注重基础建设 打造优质品牌
江西省各级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一种高效特色农业,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扎牢发展基础,实施稳步推进。
一是扎牢发展基础。各地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做好科学规划布局,由点到面统筹推进,不搞“一哄而起”。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中,注重改善休闲农业园区的种养条件,打造特色景观,实现园区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一方面,在开发工作中注重绿色生态和传统村落保护,保持特色村镇整体风貌,对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并重点抓好厕所、垃圾污水处理。九江市为了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整体形象,着重抓好旅游厕所建设,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景区和旅游集散节点进行专题调研,促进各重点景区在全省“旅游厕所革命先锋行动”中走在前列。
宜春市在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和污水排放控制工作,确保农田、地面、河流不受污染,园区已通过省级环保部门环境评估。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环境。几年来,着力改善了一大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停车场、供水设施、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扶持建设了一大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
二是完善监管措施。江西省发改委、省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自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全省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为营造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环境,该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助,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了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项管理规范。各有关部门加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在对乡村旅游经营行为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坚决打击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对实名举报做到及时查办、件件有回音;同时,坚持点面结合、以典型示范带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并通过不断总结、挖掘典型经验、进行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的良好氛围。
三是打造优质品牌。近年来,江西省在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方面下大力、动真功,通过挖掘资源创品牌、创新产品兴品牌、出台政策强品牌、加大宣传促品牌,全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省农业厅下发了《江西省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方案》和《江西省休闲农业品牌创建有关评定办法的通知》,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休闲农业创先争优活动,计划从2017年至2020年,在全省创建省级美丽休闲乡村80个、星级农家乐200个、十佳休闲农庄40个、休闲农业精品线路40条,田园综合体50个。迄今为止,井冈山市菖蒲村、婺源县篁岭民俗文化村等19个村庄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称号;在2015年10月12日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江西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宜春农耕健身赛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奖”。
南昌湖光山舍田园农庄以自然、优美田园为导向,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全力打造集餐饮、住宿、观光、休闲、拓展、会议、养生等为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江西省休闲农庄领先品牌,与海湾实业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山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宜春明月山旁的栖隐山庄等休闲农业企业品牌利用自身品牌效应,对省内的旅游与休闲农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休闲农业品牌创建活动,丰富了产品业态,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了南安板鸭、赣州脐橙、万年贡米、庐山绿茶等大批具有江西品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江西省通过引进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拓宽了农业功能,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促进作用。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