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未来国内旅游市场空间将达到100亿游人次、10万亿元消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改变,文化旅游应运而生,已逐渐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形式之一。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来了解当地文化、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形式,其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丰富旅游内涵的形式,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
一、长治市旅游业基本情况
(一)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从地理区位来看,长治市地处连接晋冀豫三省的重要通道,是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山西连通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重要门户,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从交通格局来看,长治市地处国家铁路大动脉“大十字”交通枢纽,位于二广高速公路和青兰高速公路交汇处。随着太焦高铁的通车,长治市机场、高铁、高速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具有直接融入全国交通网大动脉的优势,坐拥超2亿级潜力市场的客群规模。
(二)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品质高,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性。长治市拥有四级以上的旅游资源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保护单位19个,名列全省第四;国家传承人10名,名列全省第五。长治市拥有69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14个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名镇、名村资源与山、水、峡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乡村休闲资源。
二、2020年1-11月全市旅游业情况
1—11月份,全市39家景区接待游客217.34万人次,同比增长-40.68% ;门票收入3635.89万元,同比增长-56.86% ;实现旅游总收入13914.55万元,同比增长-36.37% ;其中14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347.99万人次,同比增长-50.72% ;门票收入4072.05万元,同比增长-66.57% ;实现旅游总收入15643.57万元,同比增长-49.05% 。
三、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随着精神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作为文化旅游的核心,与旅游业进行大规模结合,能够有力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刺激市场消费。2019年出台的《山西省长治市全域旅游规划》中,分十三章46条对我市全域旅游做了2019-2026年规划,文旅融合不断得到重视。如何更好的将文化与旅游结合,浅谈几点想法。
(一)要树立新观念
一是积极树立文化旅游新观念。我市文化底蕴丰富,要以旅游业为基础,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积极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竞争力。二是不断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将长治地方特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满足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并且不断开发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三是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
(二)突破文化旅游业发展制约
文旅融合的进程中,不能缺乏政府的引导,但是更应鼓励完善投资机制,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体制。鼓励各种资本形式参与到文化旅游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文旅融合发展,在文化旅游业的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上进行资源整合。着力形成规模化的旅游产业融资平台,用项目带动市场的拓展。
(三)重视文化旅游业品牌建设
依托我市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品牌建设理论,不断进行旅游产品进行品牌包装。一是找准我市文化旅游发展定位,强化综合带动,突破产业边界,突出文化与旅游产业溢出效应和叠加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共融。二是要清醒认识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就如同其他企业的品牌建设一样,重要之处就在于用创意对文化进行升华。三是加强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树立“政企联动、抱团营销”宣传理念,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建立完善宣传营销体系。
来源:长治市统计局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