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镇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

2021-05-11 14:50:56 文化旅游规划

7

2018年固镇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的意见》,其中“特”就是突出文化立县和汉文化特色。近年来,我县充分依托固镇独特的生态资源及历史文化禀赋,通过强力推进“文化立县”、“垓下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两大攻坚工程,紧紧抓住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好机遇和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力打造“楚汉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休闲度假目的地。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将文化旅游业确定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成立文化旅游专业招商小组,大力开展旅游招商活动。在省市文化旅游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文化旅游业整体数量、规模和效益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发展概况

1、文旅产业体系得到优化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垓下遗址、谷阳城遗址为依托,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垓下遗址景区、谷阳城樱花园、许慎文化公园等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一心两带三区”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心:固镇城区;两带:S101旅游服务经济发展带、沿浍滨水景观带;三区:城南文化体验区、濠城历史体验区、生态农业休闲区。

2、旅游基础工作得到改善

编制完成《垓下遗址环境整治方案》《固镇县三极两带及特色风貌规划》《固镇县两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垓下遗址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完成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景观大道、垓下遗址展示馆等部分景点建设。围绕谷阳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建成1500亩樱花公园,投资40亿元的非遗生态小镇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博物馆、非遗馆、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等8个文化场馆全部建成。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樱花节、梨花节、荷花节、虞美人节等节会知名度和人气不断提升,旅游业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县共有A级景区4个,其中3A级旅游景区2个,2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省级三星级农家乐5家,三星级饭店1家。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共新(改)建厕所24座。健全A级旅游景区道路、步行道、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旅游停车位6个,新建旅游厕所12座,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旅游承载力和旅游品质大幅提升。

3、乡村旅游得到较好发展

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2个省级非遗项目、11个市级非遗项目、43个县级非遗项目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推出“四月芳菲、春游固镇”四花齐放等旅游精品线路,成功举办新马桥梨花节、谷阳城樱花节、垓下虞美人节、禹庙荷花节、濠城菊花节、粉黛乱子草节等文旅节庆活动。乡村休闲旅游持续发展,垓下遗址历史遗迹研学游、淮北西大门烈士陵园红色旅游、老任桥少数民族风情游、湖沟知音文化、书法之乡、餐饮非遗游、连城工业游、新马桥胡洼闸、徐郢草莓采摘、香雪休闲度假游、王庄隔子沟桃园、五铺古驿道寻古踏青游等一批一镇一品乡村一日游旅游线路正在成熟发展。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将旅游扶贫攻坚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为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王庄花生、新马桥徐郢草莓、湖沟烧饼、老任桥牛肉、连城黑花生、刘集粉丝、濠城虞美金丝皇菊、石湖农粮驿站等带动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4、固镇品牌影响明显提升

近年来,通过设计固镇LOGO,举办垓下古城及汉文化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等活动,编印《乐游固镇》和《史说固镇》《文博固镇》《风情固镇》《今日固镇》等系列丛书,播发央视的《中国影像方志•安徽卷固镇篇》、新华社的《挖掘资源优势 安徽固镇县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人民网的《安徽固镇:让文化遗址“活动起来 用起来”》等宣传稿件,进一步广泛推介固镇的文化旅游资源,“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旅游品牌在皖北地区产生积极影响。

二、存在问题

1、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不足

我县文化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可看性弱、体验感不足的问题。以垓下景区为代表的核心文旅产品均存在保护、限制开发的共性,新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薄弱,部分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造价低,档次低,缺乏创意和吸引力,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呈现方式亟需创新。

2、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全县全域旅游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资源和产品还未实现串珠成链,形成合力;旅游产业与新经济、科技、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度需进一步提升。

3、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

我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特别是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场所、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等设施的多元需求与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不相适应。

4、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当前,全县存在着文化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结构不优等问题,尤其是在推进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储备不足,导致新型文化遗产管理、展览馆衍生产品开发经营、传统村落及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难以满足文旅产业发展要求。

三、下步打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文化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交通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和中央专项债向文旅项目倾斜的新机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自由贸易区蚌埠片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有利条件,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促进县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科技、林业、水利、交通、商业、金融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广度融合,全面拓展固镇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加快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按照“三极两带多点”的战略布局,结合河湖与低洼地流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一城发力、一核拓展、三带示范、全域美丽”发展布局,形成与“高特美强”新固镇相匹配的文化旅游发展新图景。

1、一城发力

按景区城的要求全面提升固镇中心城区旅游服务设施和接待体系,坚持产城融合、景城融合发展理念,结合县城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把汉文化植入城市建设,加快谷阳遗址公园、非遗小镇、汉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固镇县文化中心内已有的博物馆、非遗馆、档案馆、好人馆等场馆的研学功能,偿试推进工业旅游、文化创意、美食体验、商务会展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城区夜间旅游,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枢纽区、景城融合示范区和文旅消费集聚区。

2、一核拓展

充分发掘好、利用好垓下遗址这一核心资源,利用已争取到的4.4亿中央专项债和1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面积指标,大力实施垓下遗址环境整治、汉文化特色街道外立面改造、垓下遗址考古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做亮研学游、文化创意、演艺娱乐业态,着力推进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以垓下为试点推进全县文化遗址景区化工程,打响世界级汉文化旅游金名片,力争让垓下景区成为固镇融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全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

3、三带示范

遗址群落魅力带。整合伯牙墓遗址、霸王城遗址、南城孜遗址、集东遗址等优质遗址文化景区及湖沟镇红色印记,深入挖掘遗址群落文化基因,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遗址群落景区化”发展模式,建设以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为特色的遗址群落魅力带。

农文旅融合示范带。依托北部规模高效主导产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及规模化原生态自然乡村,梳理整合优质村庄,推进提升景区村建设,探索皖北平原型乡村度假、民宿(农家乐)助力乡村振兴等改革试点,倡导绿色消费,打造高品位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生活实验区”。

滨水休闲游憩带。依托浍河、怀洪新河“两河汇流区”优质生态基底及湿地资源,完成沿浍河、怀洪新河的沿岸景观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推进沿河滨水绿道建设,开发亲水旅游项目,依托沿线连城禹庙村、新马桥胡洼村等优质乡村,打造以水上运动、湿地休闲、康养度假为特色的滨水休闲游憩带。

4、全域美丽

重点抓好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全域化“扩面”,注重全区域统筹、全领域互动、全要素利用、全产业链接,整合全县“水湖河田”资源,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景区化、遗址公园景区化、乡村景区化工程,精心打造 “汉韵”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

四、意见建议

1、将垓下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提高到市级层面。固镇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393处不可移动文物,尤其是垓下遗址,它不但因垓下之战具有世界影响力,而且是迄今已发现的淮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址。保护好、利用好垓下遗址,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树牢蚌埠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地位,延长南线游客在蚌埠的逗留时间,吸引北线游客来蚌埠旅游,促进蚌埠旅游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好、利用好这些资源需要全市多部门共同努力。

2、加大对固镇县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扶持。由于固镇县建县迟,人脉资源少,经济基础薄弱,无论是历史文化遗存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还是道路交通、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用地指标和人才。

3、加强对固镇研学旅游项目的支持。近年来,固镇县充分发掘垓下遗址、许慎为官地、“中国书法之乡”“安徽省中华诗词之乡”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垓下古城及汉文化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建设垓下遗址展示馆和博物馆、非遗馆、编印《固镇汉文化读本》、争取考古项目等途径,大力培育研学旅游发展,目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垓下遗址工作站已设立,垓下遗址1000平方米考古发掘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审批,安徽省社科院汉文化(固镇)研究基地已设立,市级研学旅游基地已获批。固镇研学旅游对全市大中小学生全面了解蚌埠历史文化,对文化自信将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固镇尤其是垓下遗址远离市区,市内各校一般不主动组织学生到固镇开展研学,建议出台政策加以引导。

来源: 固镇县文化和旅游局

文化旅游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