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懈怠,一手抓旅游发展不动摇,主动作为、精心谋划、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疫情对旅游业影响,推动旅游业复苏,重振旅游市场。截至8月底,内蒙古总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468.78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接待水平的56.90%;实现国内外旅游业综合收入1095.81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96%。
提前谋划布局,紧抓疫后发展机遇。7月9日至14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决定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前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前谋划、主动出击,组织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赴山西、陕西、宁夏、河北、辽宁、吉林等毗邻省区开展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双方就共享优质旅游资源、共建旅游精品路线、共拓旅游客源市场等多个方面达成广泛共识,现场签订深化省际文化和旅游开发合作协议72份,取得了跨省旅游恢复的先机,实现内蒙古旅游在疫后率先进入旺季。
强化扶持引导,提振旅游市场信心。在指导旅游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已出台财税、金融、社保等扶持政策的同时,结合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文旅产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企业信贷支持等方面制定了23项具体举措,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发展。联合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印发了《2020年度减免旅游景区门票开展企业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税务、银保监等部门,为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减免房租、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据统计,为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补贴门票1.43亿元,协调保险公司为旅行社减免停工停产期间旅行社责任险保费238.88万元,为903家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1.43亿元,切实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真金白银”支持。
搭建融资平台,纾解企业资金压力。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资金困难,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洽商会,与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适当降低贷款利率。8月中旬,联合金融机构相继在赤峰、通辽开展文化和旅游项目融资对接工作,重点推荐了24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向金融机构推荐融资贷款项目88个,共计贷款1.4亿元。
精准包联服务,助推景区加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组织厅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125名干部,对重点旅游景区进行包联帮扶,帮助解决困扰景区发展的实际问题,指导旅游景区创新管理、提档升级,促进全区旅游景区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共查找了旅游景区在生产、经营、用工、项目落地等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140多个,涉及旅游交通、旅游产品、产业配套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整改建议、制定了整改举措。
聚焦重点地区,开拓潜在客源市场。8月12日至16日,组织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企业赴南京、苏州、杭州、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开展以“畅游内蒙古”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成功将旅游宣介触角伸到了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爱上内蒙古、畅游内蒙古。
加强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品牌形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施精准营销,全面提升内蒙古旅游的关注度及品牌影响力。组织召开了“草原旅游安全可靠”“内蒙古人游内蒙古”等新闻发布会,制作了内蒙古文旅趣味互动H5、“内蒙古人游内蒙古”微电影和系列旅游动漫小短片,掀起了暑期旅游度假游热潮。厅机关号召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职工自觉担当“内蒙古旅游宣传大使”责任,借助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小视频等渠道,大力宣传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来内蒙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创新文旅融合,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从端午小长假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精品演艺、文创和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着力推动文旅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截至8月底,全区共计举办了736场演出,其中自治区艺术团体在大召广场、如意广场、恼包村、昭君博物院等地共举办演出、展览108场,各盟市在景区组织展演活动628场,有力地带动了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回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开展全区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200余家企业参展,汇集文创旅游商品5000余款、非遗代表性项目35个。特别是在活动期间,举办了传统蒙古包及文创旅游商品订货会和洽谈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20个、签约金额800多万元,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400多万元。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