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旅游热潮来袭和旅游市场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旅游者所追求的目标已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文化为主题导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闲游”转变。
所以,当休闲浪潮、新型城镇、地产转型、打造文化软实力、经济提质增效、美丽中国梦等诸多因素的巧妙碰撞只为更好的服务消费者需求的当下,文旅地产便成为其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抓手。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文化旅游地产迎来了自身高速发展的机遇期。
当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旅产业建设时便要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角度来思考需要打造怎样的文旅载体才能让旅游者去体验一切真实的回归。
而项目开建,选址先行,那么文旅产业的选址是深扎一线城市,还是开拓三四线城市?对此疑问,我们从多个方面对比了三四线城市相较于一线城市的优势:
1.政策稀释VS大力扶持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需要软实力提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下一线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原先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力已经慢慢稀释,政府拿地、税收、开放等政策的扶持力度日渐趋弱。
在考虑整体的发展前景之下,原先集中在一线城市发展的产业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转移是既定的趋势。
而三四线城市则是另一番景象,国家通过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
由此可见,三四线城市各级政府在推动文旅产业建设方面浪潮翻滚、不遗余力。所以对于文旅项目来说,三四线城市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开发无疑是较为合适的。
2.措施限制VS灵活多元
一线城市对企业发展文旅产业支持力度是有的,但过程当中的管控和问责也是空前的。特别要求企业,不能盲目选址,激进进入,要求了解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各类规划,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
政府出台的有关文旅产业的政策、法律、法规使得文旅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受到束缚和阻碍。
而文旅产业开发的两大类,不管是依托历史遗存,比如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产品整合,业态升级,统一包装华丽升级的文旅产业;还是依托一定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故事或者民俗,通过将资源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项目,平地起新城的文旅产业,三四线城市呈现的创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态势都能予以文旅产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伪文旅情结VS真切人情味
文旅产业必须挖掘特色。一线城市的车水马龙、大厦林立一定程度上使得文旅产业的开发缺乏一定的深度、广度,人造、仿造等的现状蔓延之下,不仅使得旅游者游览兴趣缺乏,更是降低了文旅的品味及格调。
而三四线城市经济水平相对来说发展偏慢,很多地方自然风景保护的相当好。而这些文旅产业项目多数都是依托自然风景资源,对整个区域进行商业提升规划设计,文化与旅游能有更好的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
4.动辄大成本VS经济最小原则
文旅产业投资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现今多数产业地产商以 “地产+旅游+健康+金融”的多元化布局,首先需要的就是相关用地方面的准备。
而一线城市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且需多方配给,并且拿地成本更是难以把控。加上具体到文旅产业类型的打造,一线城市更倾向于引进外来的、已具备国际知名度的品牌,这种追求“最大”、“最新”“最高”等拔尖效应便不断提高文旅项目的总投资金额。
对比之下,三四线城市的优势立马彰显。引进大型的文旅产业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GDP或者产值得到明显增长。近年无论是在土地供应还是产业优化上三四次城市都进行了积极的布局。
尤其在大城市成本、政策受到严控的前提下,三四线城市利用产业优势抓住机遇,文旅项目拿地优惠、建设放权、宣传引导,都积极遵循经济最小原则。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全民休闲时代,国内大众大众旅游人次逐年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的“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等政策红利也在加快释放。
文旅产业方兴未艾的当下,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有较长的高于一线城市的增长周期,尤其在“逃离北上广”概念泛滥之后,文旅产业回归三四线城市之下紧抓投资的风口,从城市的相关文化生活基础配套开始升级,开辟一条新的路径,拥有更好的机会。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