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四大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及典型案例解读

2016-09-08 12:21:46 政策解读

产业园区规划

因地制宜、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开发模式是园区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产业园建设发展迅速,并且各具特点,报告此部分着重介绍几种成功的开发模式案例,可为其他地区产业园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一、 “园中园”开发模式

图表1:产业园区“园中园”开发模式解析

“园中园”开发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开发区大力推进以诺基亚为龙头的通讯产业集群、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微电子产业集群、以GE为龙头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以拜耳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及以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图表2:园中园布局模式示意图

园中园布局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二三产业比重为65.3:34.7。截至2013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6669家(不含分支机构),累计投资总额475亿美元。2013年开发区新批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地区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0家,投资总额40.1亿美元,占开发区投资总额的42.8%。

2014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97.4亿元,同比增长9.18%。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9350家(不含分支机构),累计投资总额611.5亿美元。

图表3:2011-2014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情况(单位:家,亿美元)

开发区招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市场化”开发模式

图表4:产业园区“市场化”开发模式解析

“市场化”开发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固安工业园区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问题

基础建设是工业区发展的基础,是项目引进的重要条件。根据园区实际情况提前规划设计,选择性招商,专业化招商。固安工业区为充分发挥企业运作的优势,政府在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前提下,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以地生财,“滚动筑巢”,有效解决园区前期资金困难问题。

在“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下“借风行船”,通过施之以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开发商兴建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实现了5平方公里内的“九通一平”,区内主要干道全部实现贯通,热力站、变电站等大型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展示了“永定河畔田园工业城”的全新形象。相比园区规划投资1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当时固安县财政收入才7000万元,这种新的运行模式使得大的开发建设乃至招商的费用,不用政府花一分钱。

2、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创新,是增强园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固安县委、县政府把服务当作主要推动手段,工业区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

图表5:固安工业园区增强园区吸引力的措施

固安工业园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行政特区”开发模式

图表6:产业园区“行政特区”开发模式解析

“行政特区”开发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西安高新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3个层次管理模式:

图表7:西安高新区的管理模式简介

园区管理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 “官助民办”开发模式

图表8:产业园区“官助民办”开发模式解析

“官助民办”开发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产业园区规划的规划机构,已为全国100多个园区提供深度的咨询服务,提供产业园区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等服务。

政策解读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