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源如何支撑产业规划?

2018-11-12 10:36:57 产业规划方案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这个题目很大,空间上大到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园区;时间上长到三五年,短到12至18个月;笔者这里讨论的产业规划支撑主要是从时间维度来说明的。笔者认为:区域规划和园区规划一般都是以操盘者的角度出发,而时间维度分析则更能体现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简单来说,产业资源的支撑分为三部分:

一、引入产业资源和城市产业发展水平是否匹配

引入的产业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支撑产业规划的实施,必须要优先考虑本地产业基础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很多所谓“大城市”做产业规划的时候,规划了大片的科技研发用地和商办、商业用地,这一点目前已经成为这些“大城市”的痛点,笔者经常去无锡和南京的产业园区,发展那边规划的新区和城区项目,商办以及科技类载体空置率很高。这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城市产业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匹配如此大量级的商办载体,即使能引进一定量的总部办公或者科技研发类项目,但也不足以支撑这么“宏大”的规划。

所以,笔者认为引入的产业资源要能形成一定规模,就不要到处规划相应的产业集聚区,不然资源就那么多,再分散匹配到各个园区的话,规划基本上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反之,如果产业规划打造的时间拉长一些,规划的区域更加集中一些,经过一点时间的沉淀和积累,这些区域一定会成长成为产业集群的。

故此,笔者建议从产业资源导入的角度和产业发展的周期上来分析,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和产业基础,产业规划的周期一定要拉长一些,切忌玩“短平快”。短期内集中精力打造一个亮点是完全可以的,实现产业规划的路途往往都要经历几个产业周期的。

二、引入产业资源和本地产业人口是否匹配

这一点和上一点十分相关,一个地方长期以来是什么产业,就会积聚什么样的产业人口,这些人口既不会凭空增加也不会凭空减少,只会跟着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的改变和提升;而且,还有跟随产业迁移的属性。引入产业资源,其实就是变相引入产业人口,产业人口能否落户在当地发展并很好的与本地产业相结合,这是每个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切的事情。不然,引进的产业就是失败的,占有完资源或者享受完补贴,必然是人去楼空的局面。只有能够带动更多的本地产业人口加入到引入的产业资源中来,才是一个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以,在考虑引入的产业资源与本地人口是否匹配这个问题时,先看看导入的产业与本地产业人口的匹配性,如果行业跨度太大,又没有相对关联性的话,就需要操盘者在如何引进并留住更多外来产业人口上下功夫。而且,项目选址的地区是否是个对于外来产业人口有吸引力的城市,也很关键,小环境打造起来是相对容易的,大环境则不是产业单方努力就能改变的。

三、引入产业资源与代价和成本

这一点主要是从产业资源的特点上来分析的,一种引入的产业资源是依托于龙头大项目的,笔者称之为“龙头引领型”,例如很多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整车制造等制造业都是如此;另一种引入的产业资源是依托于核心要素或者平台资源的笔者称之为“平台积聚型”,例如:文创、影视等产业。

基于这两类产业资源,相应的引入成本也就很清晰了。第一类,大成本主要在龙头项目的引进上,要下血本,狠砸出一个有带动性的龙头来。地方政府在这个方面往往出招比较狠,什么明股实债、投资补贴、税收返还、厂房代建等真金白银要大把大把的投入,但比起龙头项目拉动的GDP来说,怎么算,这笔帐都是划算的。

第二类,大成本就要在服务平台和硬件支持上,比如某影视小镇最核心的就是影棚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室内拍摄需要,但建设和运营的费用成本的确不小,靠租金赚钱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想吸引人气就的开发其他的产品线,比如后期制作服务、版权交易服务、影视人才培训等等,产品线多了,加上影棚承租业务,才能养得起这个小镇。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