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如何进行产业定位?

2018-08-09 17:37:57 产业规划方案

产业园定位

园区的产业定位是园区能否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注:没有之一),如何能够准确切准定位,前瞻总结其主要参考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区域产业发展阶段。以苏南为例,每个城市、甚至县级市都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但总的来看,活跃的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以及大量高附加值的外商企业聚集,使得这个区域成为全国产业最领先的地区(注:没有之一)。定位最高端和最前沿化的产业,都可以在这个区域内找到合适的空间和政策。最为关键的是,该地区的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意愿极其强烈,愿意配合和扶持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项目,不过度追求短期政绩。

二、区域政策配套。这方面是地方政府意志最强烈的表达,梳理一下当地近三年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不难看出,这个地方干什么获得政府的支持最大,项目最能直接受益。

三、产业人才的聚集程度。凡事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能的,一个地区要发展某一类产业,必先谋划某一类人才集聚的吸引政策。如果连高层次技术人才都难以留下的区域,如何定位产业,承诺给予再优厚的政策,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政策和人才,轮到项目落地,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硬杠杠,水电气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见得在每个园区都能够得到满足和落实,特别是IC、显示等投资体量大,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园区,对于基础配套要求极其苛刻,甚至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再次,高标准的专业园区,在消防配套、冷热联供、物流配套、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均需不断提升。目前,社会化分工异常精准,这些基础配套无须产业运营商独立去投资建设,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来解决,但在规划初期就要预留好这类增值配套的空间和要素,反复论证。尤其在一线城市周边的专业产业园区,在基础配套水准方面必须要保持15年不落后。这样才能吸引到足够优质的企业落户园区。

我们认为,在区域产业基础、产品创新以及行业资源整合这三方面,应该是作为项目操盘者对于产业园谋划的思考切入点。

一、区域产业基础是出发点

一个区域的产业基础,是这个区域在一个阶段时间内,资源支持、政策支持以及人才支持的综合反映。要想了解什么样的项目未来可以在这个区域内发展,以至于破局什么样的龙头会可能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这都是需要前期在产业定位环节中深入思考的。

一旦明确了引进哪个产业环节,未来这个区域内集聚的就将会是哪类产业人才,区域内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活群体以及消费层级。区域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层级也就基本决定了。再看看我们的区域是否符合产业外溢和产业人口导入的逻辑,是否在城市生长或扩张的方向上?就基本可以明确定位是否符合逻辑。一般来说,城市产业往哪个方向延伸,城市的生长就会是哪个方向,这就是产城共融的发展思路。

二、产品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任何脱离现实产业基础的创新会成为“无源之水”,产业园产品的创新要基于产业基础和操盘团队进行再创新,要做战略创新。没有亮点的产业园就会沦落成一个普通的工业地产项目,只有创造性的嫁接或者打造亮点,才能迎合政府的认可。

笔者认为可以从产业园产品的盈利模式、产业链整合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进行业务创新。例如:盈利模式要跳出靠载体租售回款的单一模式,创新产品资源搭配,只要是能够回款的产品都可以搭配产业园组合;产业链整合要把挑选成长性好的环节,做大投资收益,特别是资本追逐的独角兽类项目;运营服务要基于现金流回正的财务模型,多维度嫁接政策扶持最大化的项目资源等等。

产品创新是一门不断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案例和经验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商业模式都需要产品不断创新来完善。

三、行业资源整合是未来提升的空间

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决定产业园的故事能讲多大,特别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大都是需要一个概念的,产业园不但要有实在的投入产出,更要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比如:早期无锡物联网产业,政府大力倡导,以至于国内众多物联网企业纷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尽管事实证明由于当时产业定位过于超前,各个物联网产业园打造并不理想,但总归是一个成体系的产业集群打造策略。细细分解,从国内一流院所到上市公司的资源,几乎能整合的都被政府整合了一个遍。所以,套路是现成的,就看你怎么玩。

综上,前瞻认为,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并不是问答题,而是选择题。因为产业基础是摆在那的,什么不能做基本上很清楚;产品创新也是基于产业基础和城市发展方向的,可选择的也能挑出来;而后面故事能讲多大,都在于产业资源整合。最后,取决定作用的就是操盘团队的运营能力,产业园区最合理的定位,一定是出自于最终的运营团队,简单的逻辑是:先把什么不做讲清楚,再把什么能做列出来,最后明确几个可以又好又快干出形象,并能持续讲好故事的产业定位来。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