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如何规划?可借鉴日本经验

2018-04-19 10:49:43 产业规划方案

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

通过营造创新环境、人才培育和面向下一代三方面来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

实现机器人革命的第一要义是“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包括营造创新环境、人才培育和面向下一代三方面。

营造创新环境

日本需要不断培育给社会带来变革的机器人创新体制。具体而言,为了实现机器人革命,日本设置了“机器人革命促进会”,协调各相关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共享进展情况,共同推进机器人新战略。

该促进会负责:学、官的合作以及用户与厂商的对接,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发布;起草日美自然灾害应对机器人的共同开发等国际合作方案;起草国际标准战略,制定管理制度改革提案、数据安全规则;示范项目的共享与普及。

同时,引领机器人革命,需要建设开创前沿的各种新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实验(机器人实验)环境。设置既能保障机器人实验所需的充分空间,又不受现有制度约束可以实验的自由实验场地,以汇集代表性的机器人革命的国内外挑战者。推进上述政策之际,要与日本科技创新推进小组密切合作,制定科学技术与创新有关的整体战略。

人才培育

培育机器人系统集成、软件等信息技术人才,以及关于机器人革命的关键性人才。

首先是以系统集成商为主,通过实际项目,为其增加实际现场安装机器人的机会,通过实际项目培训来培育系统集成人才。目前应用机器人的生产线设计需要具备技术与经验的高级人才,要充分增加这些高级人才的储备。

此外,要运用职业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制度,支持系统集成人才培育,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相关人才的教育培育,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等,也要立足于中长期,制定机器人的培育与安装实施的专业人才的培育政策。培育专业人才之际,还要充分注意信息安全的保障。

面向下一代

首先是推进下一代技术的开发。

变化极快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中,为了使日本技术在将来仍然保持最高端、最主流的地位,需要着手开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技术的研发。金属加工,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届时,数据驱动型社会中,研究机器人的头部、眼睛、手指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感知与识别、驱动以及控制等)的同时,还要不断关注到没有被现有机器人技术体系所纳入的广泛领域(能源、材料、通信、安全、大数据、人机接口等)的创新。

通过技术的开发与实用化,提升机器人功能的同时,改变机器人操作性、易用性也很重要。例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的高级化,有望实现对人类而言,直观、简易的,谁都可以操作的机器人。

其次是标准的国际化。

日本开发的机器人走向国际,需要事先争取国际标准。

今后,多个机器人合作,可成为一个系统。因此,除了每个设备之外,还要重点推进中间件(机器人操作系统)等软件与接口、通信等设备间合作,以及这些功能的认定与标准化工作。

同时,为了促进机器人应用,还需要加快推进物流托盘以及建筑维修设计等机器人应用行业的有关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日本全境“机器人随处可见”

对于当前激烈的企业竞争来说,大数据成为商界领导者们最为关注的方向。完成机器人革命要实现充分应用机器人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加速机器人应用普及,打造最高端的机器人创新基地。

各领域的应用

首先是机器人应用的基本出发点。

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生产率较低的生产过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重体力劳动等可通过大规模安装机器人,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使人才释放出来,转向高附加值领域。

同时,安装机器人并非一项独立的生产过程,需要将关联的前后端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扩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例如,从手工劳动到机器人作业的过渡,需要将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数据化,并搭建平台来利用、加工和应用这些数据。每个行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类似对策,才能整体优化各种领域的系统,最大限度应用机器人的功能。

其次是各领域的定量目标(KPI)的制定与落实。

制造、服务、医疗护理、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对应、工程建设、农业等各领域都将确定2020年的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并基于此逐项落实。

机器人的用户、厂商、大学、行政等所有机构都应积极为实现2020年目标而努力,从机器人开发到现场安装,一体化推进机器人的市场投入。

再次是加大机器人应用的各种领域。

除了上述领域之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机器人应用领域。例如,机器人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并非以替代手工劳动为出发点,而是培育新的价值。未来应用潜力很大的领域有很多,应当进一步扩大机器人技术应用,向更多领域推广技术开发成果。

支持机器人灵活应用总体政策

首先是以系统集成为主,推进机器人安装。

为在各种领域应用机器人,需要在搭建机器人系统方面,加强系统集成能力,获取用户的各种需求,汇集厂商,使用户与厂商不断对接。

同时,系统集成商作为独立的服务提供商,为了确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关键是需要打造简化的系统集成概念,同时打造可灵活支持各种需求的技术平台,扩大支持模块化的机器人的安装。

其次是扩大各类企业的参与度。

为了使机器人在日本全国都能被日常使用,不仅仅是现有机器人厂商,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也有可能参与到机器人市场之中。

再次是机器人应用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机器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这需要从放松管制和建立制度两个角度考虑,推进相对平衡的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多数尚未鼓励机器人应用的管理制度,需朝促进机器人先进应用的方向进行改革。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