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城为园区发展指明方向

2018-08-07 15:18:01 产业地产规划

产业新城

沿着京台高速公路,从永清到北京方向行驶,不远处便能看到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标识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单打独斗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河北廊坊市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再到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立,这一过程见证了京津冀环首都经济圈一系列产业园区由单体企业转向集群产业,向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模式转变。而这一模式在全国各地也成功复制。

园区发展开始求“质”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于1992年。一度因产城分离、职住分离、缺乏配套,给亦庄开发区带来了发展上的诸多尴尬。与一般城市发展布局规律(商业位于中心,周边是住宅,外围是工业区)相反,亦庄开发区先有工业园区,然后为了配套再逐步建成住宅和商业写字楼。

相比亦庄开发区,北京周边河北、天津的产业园区则存在着过度房地产化的问题,导致空城、睡城成为环北京区域产业园区的代名词。河北廊坊、燕郊等地的开发区甚至最后变相成为了一个个住宅项目。

产业新城模式的出现,为上述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找到了出路。

比如,2007年1月,《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年)》明确指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功能区的亦庄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力图以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模式改造升级亦庄开发区。

河北廊坊市永清县距离北京60公里,距离北京新机场仅15公里。由于天时、地利,作为河北省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之一,永清县2006年3月建立起了永清经济开发区(台湾工业新城)。台湾工业新城在建设第三代卫星城、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有机疏解首都城市功能、保障农民参与分享城市化进程成果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城市外溢产业注入产业新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亦庄开发区目前已汇聚京东、奔驰、通用电气、拜耳等3000余家知名企业,其中,仅世界500强企业就有83家。但因土地资源受限,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现有企业有待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

2014年4月17日,廊坊市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签署协议,亦庄开发区与永清经开区(台湾工业新城)实施合并,后者在交通、居住、金融、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设施方面恰好弥补了前者发展中的不足。

按照“京冀合作共建的典范、协同创新的战略高地、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的发展方向,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制定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利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升级版的“新亦庄”,打造一个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宜居宜业、科技智慧的高新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加快,目前,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园、京冀通航产业园等园区合作共建均已进行。而产业新城的新格局也将彻底打破京津冀过去产业园区发展中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产业园区逐渐转型升级,综合体和产业新城已经成为转型主流方向。产业新城在承接大城市产业、人口外溢需求,围绕“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两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武汉开发区采取“园区运营+配套”的产业新城模式,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地区教育、卫生和文体事业投入,完善书店、报刊亭、电影院等基础文化设施配套。在沪杭高新沿线,一座嘉善产业新城正在崛起,它不仅承接了上海的溢出产业,还初步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水乡。

产业地产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