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大规模纠偏之后,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再出发”。这一次,特色小镇有了更多“特色”。为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杭州市发改委起草了《杭州市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拟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以下是意见稿全文。
杭州市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市产业能级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总体要求,落实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计划,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培育一批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双创资源汇聚,打造高水准创新创业平台;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格局;完善功能配套,提升“三生融合”水平;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精准高效服务,坚定不移地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具有产业属性的创新创业大平台,始终领跑全省、领先全国,成为全市落实制造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产业竞争力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功能布局合理、三生融合示范的特色小镇体系;建成10个左右全国一流、全省示范的省政府验收命名特色小镇,培育一批产业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小镇,形成2个左右千亿级集群,3个左右500亿级集群,12个左右百亿级集群,其中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占比70%以上,税收收入超10亿元的小镇15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科技创新和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总收入平均比重达到5%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18%以上。
三、提升小镇产业集聚能力,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一)以示范应用延长产业链条。总结推广云栖小镇建设“城市大脑”,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1+N”工业互联网平台、5G×AI、共享实验室等应用场景和示范应用在小镇先行先试,促进数字技术、时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产业集聚,着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催生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二)以龙头引领培育企业梯队。总结推广艺尚、艺创小镇集聚知名设计师,物联网、互联网小镇集聚物联网、互联网龙头企业等成功经验,大力集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研发机构、金融资本等高端要素;谋划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省级以上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做强产业内核,推动内生发展。
(三)以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聚。推广梦想、信息港小镇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云栖小镇举办云栖大会、医药港小镇建设生物医药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配套、航空小镇“横钢”蝶变等成功经验,着重完善包括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政策链在内的产业生态,举办有影响力的大赛论坛,增强产业粘性。
四、推动双创资源汇聚,打造高水准创新创业平台
(四)打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结合产业创新体系的演变,推动产业创新综合体、众创空间、共享实验室(工厂)、“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等一批共享平台建设,将制造业工厂、生产设备、科研设施、实验室等创新生态和应用场景向创客开放,围绕主导产业链,打造一个开放式双创平台,形成一批创新创业成果,提升创新成果孵化能力。到2022年推动全市特色小镇90%以上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建成10个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00个以上创新创业基地,其中20个以上全市示范基地,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企业孵化器占全市的40%以上。
(五)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创新创业平台。完善“1+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完善引导基金、天使基金、产投基金、贴息贷款、创新券、税收减免、房租减免、拎包入住、政策性融资担保、创业导师等政策组合拳。坚持需求导向,完善符合创客需求的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生活配套等。梳理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争取在特色小镇先行先试“数字杭州.双创天堂e平台”。
(六)打造全要素创新创业平台。对接打造“双创”示范城实施意见,建设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体。构筑“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式孵化链条,建立龙头企业+众扶平台、产业资本+孵化器、科研院所+企业+平台等多种创新体系。到2022年,全市特色小镇集聚创新创业团队4300个以上,在孵企业8000家左右,年孵化毕业企业达到650家以上。
五、强化联动发展,打造高能级辐射带动平台
(七)推广联动发展重点模式。推广“数字+制造”模式,推动云栖、物联网等一批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技术输出,推动数字经济小镇与实体经济小镇联动发展;推广“孵化+转化”模式,加强梦想、大创等创新创业类小镇与工业园区、产业平台联动发展,推动成果就近转化;推广“金融+实体”模式,推动山南基金、运河财富等金融小镇与实体经济小镇深度对接,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项目库,促进资本投向实体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推广“创意+传统”模式,发挥艺尚、艺创等创意类小镇资源,积极推动创意小镇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度跨界融合。
(八)完善联动发展机制。组建特色小镇联盟,梳理一批创新成果转移项目库和需求清单,建立常态化联动对接机制。完善产业转移机制,结合滨江与富阳特别合作示范区,探索打造一批产业化基地和小微产业园。积极探索项目不带“基数”无障碍转移机制,到2022年,推动小镇孵化项目市域内大规模转化。
(九)推动跨区域协同。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在上海、合肥等长三角主要城市落地梦想小镇,推动品牌输出,打通异地孵化落地渠道,打造杭州市域外重要的技术策源地和高端人才驿站。在钱塘新区落地长三角小镇,全方位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城市高端要素,推动“上海科研溢出+杭州智造落地”产业转化模式。
六、完善功能配套,提升“三生融合”水平
(十)推动用地集约。积极支持符合新的国土空间管控要求的小镇优先纳入下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云栖、梦想、山南等一批辐射带动强、产业空间不足的特色小镇扩容,通过托管或者合作运营的方式对周边区域进行联动开发。鼓励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统一建设创新型产业用地,探索复合利用、功能混合、一体化开发的工业综合体等新模式,构建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集约的集约发展格局。
(十一)完善生活配套。围绕15分钟生活圈,分产业类型制定特色小镇规范建设标准,优化功能配套布局。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以未来社区理念,紧贴入驻企业,特别是年轻创客需求,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团队,加快建设邻里中心等生活配套综合体、人才公寓等服务配套,以及高端教育、医疗配套,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十二)推进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互联网制造平台,引导企业向互联网制造转型,到2025年,实现特色小镇(金融类、旅游类、历史经典类等除外)全覆盖。对接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性强、产出高、带动力大的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
七、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精准高效服务
(十三)完善考核淘汰机制。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组织系统评价,重点突出产业溢出、科技创新、亩均效益等,坚决淘汰一批质效低、发展预期差的特色小镇。探索推进特色小镇信用评价建设。
(十四)延长财政扶持政策年限。对已验收和年度考核合格的特色小镇,其新增财政收入市级留存部分,在原有“三免两减半”政策基础上,扶持年限再延长三年。鼓励各区、县(市)在小镇先行先试各项扶持政策。
(十五)完善协调服务机制。完善市领导联系特色小镇制度。建立由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金融办等部门组成的协调服务小组,定期进行协调服务。
来源: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