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文旅化倾向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得到市场认可和强化后,再逐步“生长”出特色产业和新的特色文化,真正实现特色小镇的创建目标。这是特色小镇成长与发展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释放发挥特色小镇的文旅属性,是小镇运营管理环节中的一道门槛,也是小镇运营管理的“基础要点”。本文将结合在特色小镇文旅属性运营管理中的实践经历,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文旅小镇建筑形态的认知误区
“街”是镇的基本机理单位,以商业和服务为功能的店铺是街的基础支撑,没有店铺的道路不能成为街,没有街的建筑群就不能称为镇。商业街是文旅小镇最重要的构成之一。关于小镇商业街的价值评价,向来是评判小镇项目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小镇的街区形态与街区品质
1、小镇商业街宽度的问题。实际上,街区的宽度与品质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同样,街区的宽度与聚人气、聚商气也没有绝对必然的逻辑关联。运营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街区的优劣取决于运营团队的智慧。
2、关于步行商业街的分布形态问题。街区分布形态是相对的,比较理想的形态是宏观上弯曲,微观上直顺,在兼顾街区变化的同时避免游览动线杂乱。
因此,文旅小镇商业街的街区形态,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实用功能需求,结合多方面因素来思考,任何理论都有条件范围的局限性,不能生搬硬套,切忌结论化和理想化。
庭院、铺面与街区品质
小镇的商业街区从建筑表现方式和物业使用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商铺型街区和庭院型街区。实践中,对于整个项目来说,一般都会有功能分区:特色餐饮、商业步行街等板块的功能区,商铺型的街区当然是首选;民宿、康养、博物馆等板块的功能区,首选是庭院型的物业形态。只要对街区的使用功能与结构形态的定位没有错配,商铺型街区和庭院型街区在物业类型上,没有品质优劣的差别。
建筑风貌的原始忠实性与文化感知性
文旅小镇的建筑要有特色,这无可厚非。但是,什么样的“特色”才具有比较理想的旅游价值?一般来说,文旅小镇的建筑大多会以历史传承和民俗传统为文化基因,以建筑语言为文化符码,表达项目的文化气质和特色,从而在建筑上形成旅游标志物和吸引物。
旅游建筑的真实性是一种构建性的真实,而非原生性的真实,它需要既兼顾传统,又有对传统的解构性叙事。建筑表现往往是旧而不脏、老而不乱、新而不躁,从静态的建筑中能看到动态的人文因素。
二、文旅小镇日常活动的认知误区
文旅小镇的活动,既是引流行为,也是游客体验产品,还是小镇文化构建手段。因此不能为了活动而做活动,要为了达成目标而做活动。
互动的实质是参与
景区活动的互动性是大趋势,也是活动组织者关注的要点之一。要想让游客互动起来关键是参与。一般来说,游客参与面越广,活动效果就越理想。这就要求活动设计者和策划者想清楚参与活动的条件。如果参与条件很高,就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活动的固定性与时间安排
景区活动很重要,如何提高游客的参与率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般来说,景区运营可以采取两个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一是日常活动的时间和场次要固定,不可随意变动;二是根据活动地点和游览动线,把活动时间安排在游客最多的时间档期。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场次不但有利于提高游客参与率,还有利于降低传播成本和形成旅游吸引。
3、文旅小镇运营管理的认知误区
运营管理就是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涉及到项目进展的整个环节。
重点是为商户提供服务
一般来说,小镇的运营方就是小镇项目的平台管理服务方,为小镇的商户、居民、企业等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因此,运营方与商户之间,表面上是甲乙方,实际上是利益攸关的合作方。商业运营管理是招商工作的延续,理想的状态是,商业管理团队就是招商团队,有利于双方沟通与运营协调。
旅游消费的高品质与富贵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理念变迁,人们的消费追求也在逐步改变,比如城市人群越来越关注自我感受和个性化需求,看重的是有品质的简朴和有节制的丰盛,这一点在休闲旅游消费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文旅小镇是休闲旅游消费的最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文旅小镇的运营方要转变以往富贵大气上档次的产品思维和服务思维,发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涵养和人文气质,通过品质服务和人文关怀,持续的赚钱,而不是赚富人显富、卖阔气的钱。
来源:新旅界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