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庄e电园小镇规划案例

2018-03-06 17:08:43 特色小镇规划

徐庄e电园小镇

小镇名称:徐庄e电园小镇 | 所属产业:新兴信息产业

小镇位置:南京市玄武区 | 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

基本情况

在玄武区,最瞩目的明星,就属徐庄e电园小镇,这个小镇主打的是电商。南京徐庄E电园小镇位于紫金山东麓,毗邻中山陵风景区和仙林大学城,小镇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禀赋优越,规划特色鲜明。规划范围以徐庄软件园一期、二期为主,西至绕城公路、北至规划经一路、东至宁芜铁路、南至仙林大道,总用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

徐庄e电园小镇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图

作为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区,此前徐庄软件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想打造一个全面覆盖电子商务产业各环节,形成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园区。如今园区再升级,未来是更有味道的“e电园小镇”。

目前小镇已形成以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为龙头的创新产业集群,创新产值达500亿元。园区入驻企业超500家,其中,双软企业88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上市企业总部及其分支机构22家,专业资质保有量占全区90%。

小镇不断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产业升级、人才创新、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拥有“创新创业高地、中国生态硅谷”的赞誉,并名列“全国版权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南京市十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等,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持续关注。

徐庄e电园小镇

政 策

2016年4月,南京市出台《关于优化全市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意见》,“特色小镇”的概念首次出现。

迄今为止的4个月时间里,全市各区、开发区申报特色小镇的热情高涨。日前披露的55个特色小镇申报名单覆盖了全市11个区。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我市将按“宽进严定、分级建设”的原则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每个特色小镇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域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经过3年左右建设,对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达到建设标准的小镇进行评估验收,合格后可命名为“南京市特色小镇”,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3年内,市级特色小镇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应达到30亿元,金融、文创、科技创新、旅游等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同时,将对列入市级建设名单的特色小镇实行动态管理,按季度通报情况、年度综合评估,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将实行退出机制,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发展现状:

1、产业现状

截至目前,园区已建设用地共计1810.28亩,建成房屋建筑面积163.35万平方米,其中产业载体建筑面积106.24万平方米,形成四大集聚区。

徐庄e电园小镇

(1)软件信息、投资咨询、房地产建筑产业集聚区

依托赛特斯等骨干企业群,集聚软件研发等产业。小镇内软件信息收入年均增幅超过50%,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近10%。

(2)物联网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建有南京市首批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南京市物联网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创新中心,同时为该项目募集了1亿元的专项发展资金,配套建设了6万平方米的专用发展载体支撑该产业相关孵化、加速和成熟总部项目在小镇发展。

(3)生物科技与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发挥先声药业、水木动画等多元企业带动作用,数字文化行业2016年全口径税收突破600万元,园区医药年产值突破60亿元。其中,先声精准医疗百家汇项目,5年内将集聚不少于100家生物医药研发型创业公司,200名以上具有欧美生物医药企业经历和丰富科研实践经验的专家,成为全省、全市医疗健康产业的新引擎。

徐庄e电园小镇

(4)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

形成以苏宁易购、途牛旅游等电子商务企业为带领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态势。苏宁易购立足电器商城,多渠道多品类协同发展,2011年已获第三方支付牌照,目前已经形成与苏宁金融网络融合发展态势。途牛旅游打造旅游线上线下双向布局,通过充分衔接线上线下市场,有效带动了区域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链条的整合。

2、人才方面

小镇内集聚高端人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等,22余名博士及超过6000名硕士,毗邻主城科教区及仙林大学城,拥有丰厚的科教与智力资源,为小镇创新跨越提供了不竭动能。截至目前,小镇省级以上人才计划人才已达132人次,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20人,省级双创计划30人、科技创新团队3个,市级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24人、科技创业家13人、高端团队2个;市级以上人才项目总量近300人次。

3、企业发展

小镇现已入驻500强企业、国内百强企业、双软认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CMMI3级以上认证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上市企业多家,包括人民日报社江苏分社、苏宁总部、福中集团总部、途牛、先声药业、甲骨文、江苏猎宝、7881游戏交易网、汉王等。

4、税收情况

从产业税收看,小镇已经集聚了软件信息、生物科技、电子商务、物联网与集成电路、投资咨询、房地产及建筑以及数字文化等产业,全口径税收总收入达到11.47亿元,地方口径税收总收入达到5.20亿元。

5、公共服务配套

健全公共配套,提供优质便捷公共服务。园区各个研发区域均设有公共食堂及商业餐饮机构;苏宁诺富特酒店、企业高管公寓、软件人才公寓等各类配套,可满足不同住宿需求;在园区设立地铁无缝对接接驳公交基础上,建成13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园内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一期将建成30台一体式交流充电桩。此外,游泳馆、网球场、健身房、环湖绿道等众多休闲项目,成为园区内人交友放松的绝佳处所。

推行“企业定制”模式,提供专业化服务。定期邀请省市部门、知名学者与资深培训师为企业提供专业辅导。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积极协助途牛、先声药业等申报省市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加强金融服务对企业成长、产业培育的助推作用,为企业上市提供成熟的专家团队支持。

构建多元创新平台,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园区拥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物联网与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先声精准医疗百家汇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有南京LAB、梦想家等一批高层次众创空间,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江苏省级孵化器2个,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0家。

6、重点项目推进

目前已建成190万平方米的研发、配套用房,形成以苏宁、先声、鱼跃、途牛等为组团的总部楼宇集聚区,以研发一区、三区、福中、江苏软件园等成熟区域为主打的研发楼宇集聚区,各类商业配套错落有致、相互呼应。

规划建设:

1、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及科技金融产业的支撑,把徐庄软件园打造成为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3.0产业特色小镇。形成以电子商务科技金融和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电子商务大数据、电子商务物流和电子商务软件研发为支撑,公共服务、景观休闲、产业配套和居住配套为配套的“两个核心、三个支撑、四个配套”的产业功能体系。

2、空间规划

园区秉承自身环境优势,坚持生态硅谷理念,合理规划、精心建设,形成“一轴一带,两心七组团”的空间功能结构。

一轴——小镇特色休闲轴

依托香樟大道、徐庄路、环园中路等道路;由北向南依次串联起聚宝山公园、综合服务中心、狮子山公园、中心湖泊、生活服务中心、地铁徐庄站,注重特色空间以及标识系统的打造,增加文化与科技元素的运用,提升趣味性与独特性,打造小镇综合环境品质轴。

一带——主题景观风光带

基于绕城公路景观带、玄武大道、燕西线,串联起紫金山、聚宝山,连接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增加科技元素,形成E电园主题景观特色,加强小镇与外部优良生态景观资源联系,打造小镇主题风光带。

两心——综合服务中心与生活服务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现有的行政大楼、公寓、酒店等,集聚强化产业功能、行政功能和服务功能;

生活服务中心:以地铁徐庄站为中心,集中布置商业、酒店、培训、文化等功能,加强入口形象塑造。

七组团

4个产业发展组团:包括3个现状产业组团和1个产业拓展组团,其中3个现状产业组团主要以电子商务为导向,以核心企业(苏宁、先声、途牛)为主导,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区块,1个产业拓展组团位于小镇北侧二期地块,致力于未来加强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的引进和对创新创业公司的引导,强化相关产业布设;

2个配套功能组团:北侧配套服务组团以行政+产业配套为主;南侧配套服务组团以居住+商业生活配套为主;

1个生态景观组团:位于小镇核心内的狮子山公园以及中心湖泊,致力于营造生态、人文空间氛围,打造水绿环绕的空间格局,提升小镇的休闲、游憩功能。

3、支撑措施

(1)新入园企业优惠政策

新入园企业,根据企业当年经济贡献度给予房租补贴;新引进入园的初创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给予房租补贴;新引进入园的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等驻宁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其扶持奖励标准另行研究决定。

(2)园区企业优惠政策

根据园区企业上一年度经济贡献度给予奖励;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扶持项目。

(3)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小镇主导产业,采用“自建为辅、共享为主、融合为本”的工作思路,尝试引导小镇内龙头企业将其自有技术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转为外部共享,建设电子商务开放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对外引进和内部参股等方式,成立创投、风投、小贷投资等多个金融平台,南京留学人员创投、南京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以及瑞华投资、昆吾九鼎投资等民营风投资本在小镇内汇聚。

科技创业支撑服务平台。与驻宁高校合作成立徐庄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国家知识培训基地徐庄分中心,和企业共建培训中心和人才实训基地,竭力为创业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辅导和指引。

科技创新政府服务平台。建立快速审批机制,将工商、人事等服务功能引入小镇,使企业办事不出镇,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产业社区”新模式。

特色小镇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