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PPP模式的具体路径分析

2017-12-12 15:24:52 特色小镇规划

特色小镇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曾经,对于PPP的定义仅限于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工具,特色小镇则起源于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

如今,随着政策层面的推动,特色小镇与PPP模式两个热点碰到一起,作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态。

一、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优势分析

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

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

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

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

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

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特色小镇

二、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

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

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社会资本急于寻找投资机会。实践证明,当双方都对促成一个项目紧迫性要求时,从而导致项目建设“易”而运营“难”。发展特色小镇的关键是要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缺乏“特色”,它本质上没有行政建制、“非镇非区”,必须从战略规划层面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避免生搬硬套把一些产业化项目或传统小镇“包装”成特色小镇项目,“贪多求全”很难抓住重点做特、做强。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

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欧美国家的特色小镇无一不与其相应的“产业生态位”紧密相关,把吸引各类人才放在突出位置。特色小镇不是一般意义上工商企业也不是政府公益性项目,必须因地制宜,从建设、运营、管理等全流程定位准确、机制合理。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在项目的筛选上,不能只体现一个“快”字,还要能够吸引到人,留得住人,提供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提人气,以人气促兴旺。

3.发挥金融作为产业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作为供给侧一端的金融企业,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银行信贷、保险、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融资、P2P等金融创新元素与项目设计有机的融合,不断降低市场参与主体及信息获取成本,促进社会各方利益主体形成共识。PPP过程管理涉及项目识别、模式选择,传统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仅仅是为立项服务的一门“功课”,还应形成一个周密完整的政策体系提供精准服务。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项目伊始就必须强化地方政府的契约意识,合同是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行为的准绳,从资源、资产、资本融合多层次、多渠道的角度,明确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导向,对项目决策评价体系真正做到“物有所值”,优质项目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唯有理念到位,规则到位,能力到位,才能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增加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特色小镇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3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