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一时间,特色小镇成为各界追逐的大风口,但如何开发建设特色小镇成为首个问题。我们认为,打造特色小镇,要紧抓四点原则不放松,围绕七大内容做文章。
原则一:突出特色文化
从当地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并进行传承与发展。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特色,防止千镇一面。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避免一哄而上。
原则二:培育重点产业
对特色鲜明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并依据产业规模进行建镇,防止盲目造镇。
原则三:把握发展机遇
建设特色小镇,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利用好政府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面提供的优势条件,促进特色小镇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
原则四:提高创新能力
加大特色小镇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发展创新型特色小镇建设。
不过,要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在紧抓四个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在内容上进行充实与加强。
一、产业形态的深加工
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精准,特色要鲜明。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充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一定的资源投入,打造具有独特内涵的特色小镇。
二、景观环境的新风貌
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整体格局和风貌上要具有典型特征,因地制宜。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构建或是 “天人合一”的生态聚落,或是趣味无穷的田园风光,或是让人惊叹的科技升级,这些在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同时,更为地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宜居的环境。
三、传统文化的多维度
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当地传统文化,并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良好的保护和利用。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产业相融合,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不断提高当地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扩大传统文化的保护面。
四、服务设施的新升级
一个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基础设施是基础也是关键。道路、医疗、文化、教育、卫生、给排水方面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高,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保障。
五、体制机制的重创新
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深化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投资资金,成立镇级投融资平台。特色小镇建设成为连接周边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六、运营主体的新型化
特色小镇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关系到特色小镇的家家户户,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当地居民要自我觉醒。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结合当地有谁资源,进行自我建设。同时,各企业也是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主体,面对当前城镇开发的热潮,一些优势企业及个人也积极投入到特色城镇建设当中,实现企业与城镇的双赢局面。
七、营销手段的多面化
培育发展特色小镇也要在营销手段上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整合城镇周边资源,通过融合叠加,形成综合品牌效应,进行整体品牌形象的营销。通过网站、微信、微博进行自我营销,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媒体、社团、景区相连通,凝聚力量,提高自身知名度。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