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浙江省自2015年全面启动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引起政府、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特色小镇已成为浙江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成效
浙江省2015年制订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3年内总计投入5000亿元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浙江特色小镇更加系统化和规模化,发展成效相对突出。
目前首批37个特色小镇正在创建,相关评估成效明显。
一是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杭州梦想小镇已入驻创业项目240多个,集聚创业人才2100多人,引来各类投资基金70家,管理资本逾300亿元。
二是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云栖小镇成立了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联盟,建设了超级孵化器,已经吸引130多家涉云企业入驻。
三是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于西湖景区这一世界遗产核心地带,拥有国内一流的山水人文环境,具有“三个融合”——历史与人文、环境与文化、金融与文创融合的特征。目前,该小镇累计入驻金融投资类机构达160家,主动管理资产规模已超1000亿元,资本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特点
从浙江的做法来看,特色小镇立足于市场化方式,突出政府的宏观引导与服务,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带动大众创业创新行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总结下来,浙江特色小镇主要有四个特点,具体可概括为“特”、“新”、“小”、“活”。
浙江特色小镇第一个特点是“特”。浙江依托“块状经济”的基础和经验,明确每一个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避免雷同发展、同质竞争,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在发挥集聚经济优势的同时,突出做强产业发展目标,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从低端化向高端化升级过渡,争做行业领头羊。
第二个特点是“新”。浙江省在创建特色小镇时,强调新技术应用和创新发展思路,推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积极培育新业态,体现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提升价值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第三个特点是“小”。浙江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不贪大求洋,不追求高楼大厦,注重产业和城镇的融合;同时政府不设专门管理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
第四个特点是“活”。浙江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改革作为发展的原动力,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放活特色小镇运作机制,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使得民企、央企、省属国企等都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探索,可资启发借鉴。
一是统筹思维,系统设计。各地可借鉴浙江省从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具体的数量、规模,从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特色”打造,从筑巢引凤到招商引资,从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从村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系统思考和设计,充分体现生态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宗旨。
二是合理布局,试点先行。各地可借鉴浙江创建特色小镇做法,依据各地区域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功能,促进生活、生产和产业融合,形成互补之势,相互牵引,推动旅游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三是控制规模,集约打造。各地可借鉴浙江特色小镇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规模,避免严重浪费资源。避免大拆大建,需要依托全面规划,在尊重旧城区的街道肌理、空间格局、文脉延续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在面积上,规划面积和建设面积给予一定控制,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在数量上,按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求,采用“宽进严定”的方式推进,重点规划建设。
四是政策护航,创新机制。各地可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做法,即设立机构制订政策,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并实行政策倾斜。同时,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国内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另外,创新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村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了筑巢引凤后“特色”的快速形成和村镇的持续繁荣。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