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色小镇,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要进一步解释可能就力不从心,因为很容易因望文生义而陷入认识误区。所以,有必要对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细致梳理与准确界定,以便把准方向,避免认识误区,更好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基本内涵
首先,特色小镇的“镇”,不是简单的行政区划概念,也不属于园区规划,而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换句话说,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理解特色小镇内涵,还需要把握“特”、“小”两个基础概念。
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是产业、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独特之处。特色小镇凭着某种文化特质和价值追求,吸引了特定产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生活区域和创客空间。
特色小镇的“小”,凸显的是一种空间限制。一般来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会控制在1~3万平方公里以内,聚集人口在1~3万左右,且不受原有行政区划局限的“小”地方。在有限制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总结下来,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基本特征
从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产业、功能、形态和制度四个维度,来得出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
产业维度来看,特色小镇的产业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特色性,产业的经济开放性和生产效率较高并且能和周边产业或者自身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以绿色低碳型产业为主。
功能维度来看,特色小镇的功能应具有一定的集聚度及和谐度,结构合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功能之间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功能均等化程度较高。
形态维度来看,特色小镇要全面体现“特色”,建筑、开放空间、街道、绿化景观和整体环境都要体现相应的特色,具有较为统一和鲜明的风貌特征。
制度维度来看,特色小镇应围绕发展目标,建立起与其发展相适应,能激励相应产业、资金和人才进驻的制度,以及保障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和收益共享的机制。
特色小镇认识误区
除了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基本内涵及特征,还要避免在认识出现误区。
第一,误将特色小镇理解为政府主导。实际上,特色小镇建设绝不是单纯的行政行为,而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为主的建设。
第二,误将特色小镇解读为新的人为造城。从国内外经验看,良好的制度、生态、法治、人文、商务等环境,才是形成“特色”和“小镇”的关键基础,应避免借特色小镇创建之名铺新摊子。
第三,误将特色小镇理解为规模扩张。与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城镇建设模式不同,特色小镇建设并非简单的土地面积和产业规模的扩展,而是在不具有或者只有较少空间扩张的情况下,实现原有基础上较好的品质提升、特色增强以及规模增加。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