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药镇规划重点项目图
案例名称:江南药镇
项目地址: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磐安将按照“一心两带多点”的规划思路,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及配套基础设施等7大类项目,目标把江南药镇打造成“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和旅游胜地”。
江南药镇所在的金华市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美称,是浙江省钱塘江、曹娥江、瓯江、灵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全县面积11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5.4%,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全县98%的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环境质量排名居全省首位。
这个1983年才设县的全省“最年轻”山区县,却因为土地资源有限、交通区位不便、人口与经济总量低等原因,长期被列入“欠发达地区”。1983年全县生产总值仅为5331万元,财政总收入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元。早在1995年,磐安就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生态富县”战略;2000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4年,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2010年,通过了国家生态县验收;2011年,提出通过几年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新目标。直到2015年,浙江省明确不再考核26个欠发达县的GDP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方面,磐安县才正式摘掉欠发达地区的“帽子”。
“摘帽快跑”,是每一个磐安人的共识。但快步跑向何方?却是摆在磐安人面前的难题。作为全县建设基础最好、对外交通便利的乡镇,新渥镇肩负着全县跨越发展的重任,一度被定位为县城工业建设的主战场,规划了大量工业工地。
恰值此时,浙江省提出创建特色小镇的工作思路,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一系列创新提法适时点醒了磐安人:坚持“生态立县”30年的磐安,不能再选择工业发展的老路!在冷静分析新渥镇区域竞争优势之后,“江南药镇”的发展方向呼之欲出。
江南药镇的产业基础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种类数量占全省68%,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浙八味”,其中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这五味道地药材就盛产于磐安。县域内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道地中药材种植资源,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左:规划前土地使用情况/右:规划后空间功能分区
江南药镇规划平面图
新渥镇距磐安县城18公里,古名灵山,种植药材面积超过2万亩,每年中药材产量有1万余吨,产值达到4.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近35%。全镇80%的人口从事药材产业,拥有药材生产专业村5个,种植大户450户,相关行业人数超过1万人,可谓“户户种药材,村村闻药香”。
新渥镇基于种植优势,逐渐发展出中药材产业。1982年,中药材种植户自发聚集在新渥镇新渥村的露天市场,形成了药材种子市场的雏形;1985年,磐安第一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新渥中药材市场,在新渥镇大会堂开设;1987年,根据市场交易需要,由宅口村提供12.5亩土地,工商部门筹资76万元,与宅口村合资兴建了第二代新渥中药材市场。全镇800多人长期从事中药材的购销行业,在亳州、安国、成都等著名药市设经销站的有70多家,平时亦农亦商的购销户达3000多户。
2007年,浙八味特产市场·磐安中国药材城作为第三代中药材市场开工建设,市场距县城车程15分钟,距诸永高速公路出口车程仅5分钟,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7.5亿元,是长三角地区硬件设施最好、交易面积最大的大型中药材集散地,也是全国硬件设施最好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浙江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15年实现交易额15.5亿元,产品销往四川、广东、广西、河南、云南、安徽多地,许多药材还直接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最高日成交额达到120余万元,带动全镇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