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赋予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时代重任,聚力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制定本行动计划。
在发展方向上:四大突破
结构调整突破
动能转换突破
功能布局突破
机制创新突破
在战略举措上,
升维竞争、换道超车
结构攻坚、均衡发展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对标先进、品质竞胜
改革引领、系统集成
在发展定位上,打造成为江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标杆,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
1.长三角新兴产业增长极
2.区域性产业科创新高地
3.内外双循环战略链接点
4.绿色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总体目标上,到2025年,基本建立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支撑、领军企业集聚、低碳高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发展动力、质量效益实现重大转变。
核心目标是:
总量指标实现“四大超越”:
经济总量超越60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越600亿元
工业总产值超越1.5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稳定超越1000亿美元
结构指标实现“五大提升”:
产业能级全面提升:构建“2+6+X”产业体系,打造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两个5000亿级主导产业。培育“3313”企业矩阵:3个千亿级、30个百亿级、150个十亿级企业,3500家规上企业。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提质增效“23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25%、产业用地亩均税收突破3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40万元/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
科技创新跨越提升:科技创新“个十百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0%、年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超600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3500家。
绿色低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三降两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PM2.5浓度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
安全水平稳固提升:到2025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基本实现安全可控。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低于0.002,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在具体举措和实施路径上,全面实施“3455”施工图,即全面提升三次产业能级、着力构筑四大科创集群、谋划布局五大功能组团、深入推进五大关键改革。
(一)结构调整突破: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三次产业体系
成群成链培育“六新”产业:
全产业链融合的新显示产业
体现尖端硬核的新智造产业
创新引领特色的新医疗产业
清洁低碳循环的新能源产业
绿色精细安全的新材料产业
面向高端前沿的新数字产业
提档发展高端服务经济:
高端聚能的总部经济
引领未来的研发经济
高效流通的物贸经济
江南特质的文旅经济
发展壮大现代都市农业
聚焦农业创新驱动、多功能开发、品牌升级、载体建设,加快构建一流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型。
(二)动能转换突破:打造以科创之城为标识的四大创新集群
布局高能级科研设施集群
培育高价值创新企业集群
打造高层次科创人才集群
建立高水平科创服务集群。
(三)功能布局突破:搭建以高端载体为支撑的五大功能组团
一是向东接轨上海,以花桥国际商务城为引领,强化与陆家镇协同发展,形成国际数字商务贸易组团,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实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当好苏州全面对接上海“桥头堡”。
二是向西融入苏州主城,以昆山高新区为支撑,强化与巴城镇协同发展,形成两岸科技创新教育组团,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引领区,打造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科创强引擎。
三是向北联动太仓,以昆山开发区为龙头,强化与张浦镇、周市镇、千灯镇协同发展,形成长三角先进智能制造组团,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共同打造苏州先进制造增长极。
四是向南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昆山旅游度假区为主体,推进锦溪镇、淀山湖镇、周庄镇一体化发展,形成江南水乡生态人文组团,打造江南文化样板区。
五是全面融入“吴淞江科创带”总体布局,规划建设昆山未来城。
(四)机制创新突破:推进以激发活力为指向的五大关键改革
市场化招商机制
联动发展产业组合模式
集中运作产业投融资机制
产业用地更新盘活机制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制。
来源: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