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2022-05-18 10:30:52 产业规划方案

1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规模快速增长,体育彩票累计销售280.47亿元,产业载体有扩展,南昌市、新余市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结构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导,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为支撑,体育教育、体育培训、体育表演等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主体不断壮大,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7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36个,体育产业单位达2.93万家。基础愈发夯实,“一县一品”战略布局成效明显,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8平方米。政策日趋完善,以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政策文件3份,出台体育产业发展规划7个,制定体育地方标准5个。但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规模不大、体育龙头企业规模小、体育消费能力和热情有待激发、人才缺乏、全社会参与体育产业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筑牢体育强国根基、迈向体育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我省体育产业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健康江西行动深化落实、人民群众更加注重品质化体育生活、体育需求和消费日趋多元、体育产业转型加速等多重机遇叠加,我省体育产业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开启更宽、更广、更辉煌的新征程。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超过2300亿元,较2020年翻一番,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我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体育服务业占比达到60%,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体育彩票累计销售额突破275亿元。培育一批有活力、有影响的体育龙头企业和品牌赛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消费金额达到2000元。基本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门类齐全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的体育产业空间布局。

到2035年,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协调发展。重点优化“一核三带多点”体育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将大南昌都市圈打造成为体育产业发展核心区,实现 “一核引领”。通过打造京九高铁线体育产业增长带、沪昆高铁体育产业增长带、向莆铁路体育产业增长带三条产业带实现“三带协同”。通过做优地方特色产业项,实现“多点支撑”。

(二)丰富产品业态,优化供给结构。一是做强健身休闲产业,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气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产业和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汽车自驾运动等消费引领型项目产业。二是做优竞赛表演产业,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审慎有序实施“1+11+100”赛事产业发展项目、加快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支持竞赛表演业关联企业组建同业联盟和异业联盟。三是做大体育用品制造业,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产能转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南昌打造体育VR产业聚集区、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四是做深“体育+”产业,创新“体育+”产业业态、加快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挖掘体育文化资源、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项目培育工程。五是做实体育彩票,完善责任彩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优化渠道布局和结构、提高渠道治理精细化水平、深化品牌营销统筹管理、开展体育彩票销售工作等。

(三)壮大市场主体,释放发展动能。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前来投资、鼓励规模以上健身服务企业扩大连锁经营。二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开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三是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深化省级体育协会改革、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四)深挖消费潜力,延展消费空间。一是增强消费黏性,加强“运动是良医”的观念宣传、构建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业余运动员水平等级评定制度、加大节假日、基层、夜间体育赛事供给、推动体育融媒体发展、探索体育消费便利化工具。二是构建消费引导机制,支持南昌市、新余市努力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鼓励制定和实施体育消费券发放方案、打造体育消费活动品牌、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体育企业与银行合作。

(五)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快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持续推动健身步道、登山步道和骑行道建设、夯实户外运动产业设施基础。二是支持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鼓励利用工业遗产以及废旧厂区现有建筑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

(六)构建发展平台,提升发展质量。适时启动《江西省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培育项目库等举措,力争到2025年,新增4个以上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创建省级体育产业基地40个。

四、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如期完成,后期将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机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标准建设、做好统计工作、重视人才开发等七个方面推动《规划》有效落实。

五、惠民利民举措

通过丰富健身休闲产业、竞赛表演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产业等产品业态,优化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更加注重品质化多元化体育生活的需求。

通过构建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大节假日、基层、夜间体育赛事供给、打造主题鲜明的体育消费活动品牌等举措释放人民群众体育消费潜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消费需求。

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推动健身步道、登山步道和骑行道建设、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构建覆盖全人群和涵盖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等多种业态的体育综合体等举措,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来源:江西省体育局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