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财政集成政策资源助力产业名城建设

2022-01-05 10:00:23 产业规划方案

1

近年来,合肥市财政部门聚焦产业项目建设主战场,持续推进产业政策迭代升级,逐步构建起“主政策抓全局、专项政策抓领域、‘一事一议’政策抓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一是把握发展规律,增强政策精准性。聚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坚持“问计于企”,通过市税企交流平台,广泛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和上门征询专项行动。召开若干专题调研座谈会,充分听取企业呼声,了解企业需求。立足发展实际,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创新、投资、融资、发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打破历来以行业或领域来划分政策的架构,通过精简优化,舍弃天女散花式的奖补,删减称号获奖类“锦上添花”政策33条54款,“一对一、点对点”制定黄金30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政策更精准高效。

二是锚定产业目标,增强政策实效性。建立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重点支持部署战略性基础前沿研究,在“卡脖子”和领跑技术攻关领域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发展“基础力”。截至2021年11月底,累计投入175.6亿元支持21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建设和13个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保障“国之重器”、“创新之钥”。建立重点产业投入机制,以“一事一议”政策聚焦重点产业及产业链项目,通过对项目未来十年投入产出进行预测分析,对建设前三年关键时期予以“雪中送炭”式的“前倾”支持,全力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现象级产业地标。建立战新产业投入机制,大力支持“三重一创”、软件和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各类专项领域,提升产业发展“爆发力”。1-11月份累计拨付102.9亿元,兑现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1.3多万户(人)次。前三季度,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7.3%,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9.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的23.6%。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政策统筹性。坚持投整并进,统一编制产业政策预算,提升预算统筹和保障能力,为产业发展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强化产业资金整合,不断调整优化“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纵深推进专项资金实质性归并。坚持“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更多采取政府投资基金、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支持方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截至目前,已累计设立产业、创业、天使等系列母基金,参与国家级、省级及社会子基金34只,计划总规模超千亿元,预计撬动社会资本达6倍,重点投向集成电路、高端制造、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2021年,创新建立政府、银行、担保、平台四方融资服务机制,打造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加大风险补偿政策力度,补偿比例在可控范围内最高可达80%,为企业解决无抵押、担保难和风险补偿门槛高问题。

四是提升执行能力,增强政策便利性。优化政策执行能力,提高知晓度,对政策要点、资质要求、申报条件等进行重点宣传,实行清单化管理,实现政策发布“一网化”,汇编政策电子书;构筑便捷、高效、精准的财政政策落地通道,打造惠企直通车,实现财政扶持项目的申报、审核、兑现、公示统一管理,全面实行网上电子提交和电子审批,实现24小时“智能自助”;2021年首次成功对接“安徽政务服务网”手机端,企业通过手机登录“皖事通”后即可实现政策业务办理;推行产业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建立共包括5个部门的18项首批免申即享清单;力争直达快兑,打造财政政策资金直达基层和实体经济的示范样板;对政策进行绩效评估,既关注预算执行和预期绩效实现,又着眼重构和放大政策实施效果的成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形成科学决策、强力落实的“闭环效应”,凝聚政策和资金两个合力。

来源:合肥市财政局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