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20年“3+12”重大产业平台运行分析报告

2021-04-06 13:40:34 产业规划方案

1

2020年,温州市产业平台办牵头相关责任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3+12”重大产业平台发展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温州市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及2020年4月姚高员市长的讲话精神,制定《2020年“3+12”产业平台考核赋分办法和任务清单》。根据相关指标考核得分统计,瑞安经济开发区连续两年列I类(拓展提升类)平台第一,温州空港新区列II类(转型提升类)平台第一。

一、主要成效

(一)主要指标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20年,“3+12”重大产业平台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2.92亿元,同比增长3.7%,占全市比重达52.7%,高于2019年6.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数2662家,占全市达44.6%;实际使用外资2.58亿美元,占全市78.9%;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4%,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 高于2019年0.2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分别达71.9%、60.8%;新增企业上市9家,占全市100%。

(二)产业平台提升建设效果明显。浙南科技城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考评排名80位,排名提升十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50%。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瓯海经开区首次跻身全省前20名,排名第16;乐清经开区、瑞安经开区继续保持全省前五且排名分别前移1位、2位;龙港经开区、苍南经开区正式获批省级经开区。乐清、瓯海经开区特色产业链被评为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首批试点示范单位;平阳经开区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美丽园区试点名单。

(三)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全年“3+12”重大产业平台完成亿元项目141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22.60%,占全市亿元项目的62.11%。“251”工程项目合计完成53个,其中2、5、10亿元分别完成27、9、17个。正威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中国长三角区域中心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顺利入库建设,创下我市招商工作最佳成绩。

(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20年,重大产业平台合计新增签约亿元产业项目中,制造业项目102个,占91.1%;新增落地在建亿元产业制造业项目122个,占86.5%,制造业项目比重显著提高。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4家,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平台战新产业占比35.2%,高于全市10.8个百分点,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市战新产业比重达73.1%,平台战新产业发展突出。

二、存在问题

(一)各地平台发展不平衡。从考核结果看,瑞安经开区、瓯海经开区、空港新区、平阳经开区得分均在90分以上(按百分制计),而洞头大门都市区和塘下分区得分均不足75分。从各项指标看,瓯江口产业集聚区、 鹿城轻工园、空港新区、乐清工业园“四上”企业营收增速增速均两位数增长,其中鹿城轻工园增速超50%,龙港新城、空港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10%,而洞头大门都市区“四上”企业营收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10%;项目招引中,洞头大门都市区未完成新增签约项目任务,乐清工业园未完成新增签约及新增落地项目任务,其余平台均圆满完成;实际使用外资中,平阳完成1.03亿美元,而浙南科技城仅完成20万美元,乐清工业园、苍南工业园未实现零突破。

(二)平台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2020年,“3+12”重大产业平台主导产业产值1646.7亿元,占比59.1%,上升2.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70%的要求。除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乐清经开区、瑞安经开区、洞头大门都市区、鹿城轻工产业园外,其余产业平台均低于70%。其中6个产业平台低于50%,浙南科技城低于20%。

(三)亩均效益不理想。2020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受冲击,政府加大纾困补助力度,部分产业平台工业企业税收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底,“3+12”重大产业平台实现亩均税收25.7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7万元,其中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平阳经开区、塘下分区等7个产业平台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瓯海经开区等10个产业平台为负增长。

(四)进出口下滑明显。2020年,在全市进出口正增长的态势下,平台实现累计进出口89.32亿元,下降10.1%,其中累计出口447亿元,下降10.4%,累计进口42.32亿元,下降7.7%。进出口额占全市份额22.4%,远低于年度32%目标。除洞头大门都市区外,各平台均未达到目标要求,其中浙南科技城份额完成不足目标任务一半。

三、下一步建议

(一)科学合理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建议各指标牵头部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据拓展提升类平台和转型提升类平台两类平台发展特色,结合各产业平台近两年运行实际情况,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及考核赋分办法,进一步完善指标评价体系。近两年,各产业平台“四上”企业营业收入指标难以准确统计,无法合理反映产业平台实际经济发展,建议删除“四上”企业营业收入考核指标。在全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大力推进的情况下,建议市考绩办将各开发区(园区)相关考核指标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推进工作相结合。

(二)完善主导产业设置。建议经信部门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和重大产业平台面积,指导各重大产业平台设置合理的主导产业类型及数量,通过低效整治、腾笼换鸟等方式对产业进行梳理,实现企业有机更新,逐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各平台要在2020年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对应行业代码归类统计,提高主导产业行业代码库的准确性。

(三)着力提升税收效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议各平台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散乱”整治,将有限的土地留给效益高、税收产出高的企业,同时要加强平台信息比对,利用信息化技术掌握平台基础信息,减少多报、漏报、错报等情况。税务部门要开展对平台税收统计相关业务指导,同时强化产业平台小微企业税收征管,提升产业平台协税护税质效。

(五)提升平台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议提升开放型经济指标在产业平台考核中的权重,利用考核指挥棒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重大产业平台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商务部门要牵头优化温州贸易发展环境,强化企业帮扶力度,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产业平台企业充分利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温州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投促部门要聚焦“5+5”产业链,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引导各平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有的放矢,开展靶向精准招商,加强外资利用。

来源:温州市商务局供稿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