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2020-202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交汇时期,是数字“新基建”加快推进、数字红利加速释放的关键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的指导意见》《安徽省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 -2025年)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亳州市中心城区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0)》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数字亳州”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文件起草过程
2019年12月19日,启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12月底,经过组建项目团队、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调研等环节,起草《总体规划》初稿。2020年5月27日,书面征求了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共50家单位的意见。7月25日,邀请了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7名专家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9月1日,再次书面征求了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共51家单位的意见,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市商务局、市气象局等16家单位提出了意见,意见已全部采纳。9月29日,市司法局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审查意见全部采纳。10月1日至10月15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未收到群众意见。10月12日,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提出了17条意见,已全部采纳。11月23日,市政府第173次常务会议审议之后,按照会议要求多次召开修改研讨会,认真组织《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调整了总体框架图,充实了37项年度目标,增加了9个市级统建项目、3个县(区)项目,修改了保障措施。12月21日,市政府第1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数字亳州”建设成效凸显。数字基础支撑体系趋于完善,“城市大脑”逐步建成,在城市管理、经济运行、便民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数字政府运行效能显著优化,数字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数字产业蓬勃发展,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最终建成“省内领先、国内靠前”的“新型智慧城市”,有力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健康养生城市”建设。
数字新基建泛在先进。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5G网络建设步入全省前列,IPv6、工业互联网平台大规模部署,数据中心规模、计算能力、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据中心高效运行,实现政务、经济、社会数据汇聚共享、融合应用。
数字政府高效协同。政府科学决策和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为企业、群众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政务服务,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做强“皖事通办”,实现“皖(万)事如意”,成为全省政务服务环境、营商环境最优地市之一。
数字社会普惠便捷。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现状与形势。一是目前我市信息化发展情况。二是面临的形势。
(二)总体要求。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基本原则,主要是“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引领”“立足优势、发展特色”“夯实基础、安全可控”。三是总体框架,主要以“城市大脑”建设为载体,按照“1346”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亳州”任务框架体系,“1”即瞄准“促进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这一核心目标,“3”即聚力“强基础、重应用、育产业”三个关键,“4”即围绕夯实新型基建、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四大板块,“6”即实施打牢数字发展新基石、构建数字政务新模式、开创社会治理新途径、满足公共服务新需求、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凝聚科技创新新动能六项主要任务。围绕“数据”和“应用”两个要素,“一盘棋推进”“一体化发展”。四是发展目标。主要是到2025年,“数字亳州”建设成效凸显。数字基础支撑体系趋于完善,“城市大脑”逐步建成,在城市管理、经济运行、便民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数字政府运行效能显著优化,数字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数字产业蓬勃发展,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最终建成“省内领先、国内靠前”的“新型智慧城市”,有力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健康养生城市”建设。
(三)主要任务。一是打牢数字发展新基石,主要是强化能力支撑体系、布局物联感知体系、提升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安全防护体系。二是构建数字政务新模式,主要是提升办公效能、辅助科学决策、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政府监管。三是开创社会治理新途径,主要是强化城市治理、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市场监管、深化治安防控、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交通效率。四是满足公共服务新需求,主要是优化公共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养老、推进智慧医疗健康、增加智慧教育供给、提升智慧社保水平、发展智慧文旅事业。五是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主要是壮大数字产业规模、强化中医药数字化建设、促进农业大数据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六是凝聚科技创新新动能,主要是构建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亳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亳州”建设。二是强化项目支撑。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落实分年度重点项目实施计划。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数字亳州”各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宣传工作格局。五是加强监测评估。制定年度“数字亳州”建设工作要点,定期开展建设情况评估,加强对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
来源: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