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作为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载体,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备受各方关注。目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又带动了哪些产业的发展?
201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包括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上述数据充分说明,智慧城市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而早在2014年,随着国家发改委联合八个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都开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企业也享受到了一定的红利,特别是生产智慧城市配套硬件设施的企业,大都获得了高速的增长。
参照智慧城市建设的部分典型项目投资规模,以及智慧城市PPP项目金额,测算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空间在中性条件下为29118亿元,而在乐观条件下智慧城市建设投资空间接近5万亿。
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体情况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 2020年2月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至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是全球支出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在预测期间内(2018-2023年),三者支出总额将持续超出整体智慧城市投资的一半。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云计算为例,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能支持海量并发、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复杂应用场景需求。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向更多产业扩张渗透,形成了诸多的城市场景。企业服务、智慧社区、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电子政务、数字城管等已逐渐成为智慧城市领域的主要落地场景。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