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制造业又有哪些新变化? ——以深圳制造业为例

2020-02-21 11:30:35 产业规划方案

 制造业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李思聪

2020年,新冠状病毒突发而至,截止2月14日,全国已经确诊63936例,不安的情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蔓延。在疫情的背后,更为直接的是对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企业订单数量骤减、员工限制移动,工厂无法开工、产品无法按原计划交付、全方面影响客户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特殊的宏观环境倒逼企业推动业务模式以及业务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在制造全球化的2020,疫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将远胜于非典时期。相比于SARS而言,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力强于 SARS,控制难度有所加大,但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弱于 SARS,但正因为这样的感染能力,人们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慌远大于SARS时期,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到制造业的发展。从企业的PMI指数来看,受疫情影响,整体制造业的PMI指数在一月呈现出了下滑趋势,逼进枯荣线,而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呈现波动水平也较大。

图1:制造业 PMI 有向下趋势,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PMI 波动性更大

从非典对各行业的实际影响来看,以餐饮和住宿业为首的服务业影响最大,社零总额增速在疫情期间呈断崖式下跌,但疫情之后则迅速恢复成长。而相对于非典时期而言,在制造全球化的进程中,2020年的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供应链的中心国家,由于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对于制造业的冲击将会远高于非典时期。租金、人力成本、产能、供应链、现金流和进出口等是目前制造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复工难、开工难、用人难、进出口贸易订单下降、产能减少等问题困扰深圳企业。深圳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春节回老家是大多深圳人的选择,而由于疫情影响,延期开工,员工无法返回,复工难的问题比其他大多数城市都要严重。另外,深圳作为出口大市,疫情势必会影响到深圳的出口业务,在2003年虽然经历了“非典时期”,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仍然实现了34.6%。到2019年时,深圳全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9773.86亿元,同比下降0.6%,外贸依存度为110.6%。从数字来看,当下深圳的进出口规模已是2003年时候的几倍。虽然外贸依存度下降使得深圳整体经济的腾挪空间增加了,但庞大的进出口贸易存量仍会让深圳面临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困难。

深圳的制造业主要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深圳制造业的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深圳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1:39.26:60.63,二产对于GDP的贡献达到40%左右,从深圳的核心制造优势产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从深圳的战略新兴产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仍然为深圳的传统新兴产业。

图2: 2018-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性比SARS病毒更高,在全国范围内为了严控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对于5G技术、无人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领域均有了更为大的需求,而深圳金融服务相对发达、产业基础丰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高度发达,以华为、中兴、腾讯代表的民营企业更是转型和创新的主力,推动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将会衍生出更为多元化、定制化、自动化和协作化生产。当前第一批大范围内的机器换人已经基本上实现覆盖,而深圳的自动化程度仍不高,主要是因为深圳的制造业是以电子元器件、消费电子、通讯产品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比起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传统制造业而言,具有更轻、更灵活、更多样化以及更个性化等特点,但也导致了其成本高,单次批量小,需求杂等,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生产。但随着疫情的影响,企业用工短缺,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将会被更为多元化的无人工厂、柔性工厂、机器人协作工厂逐步替代。并且由于这次疫情对于医用防护口罩需求巨大,更为柔性化产线也将会利于企业业务结构的调整,保障企业在特殊时期的生产能力。

将会率先推动工厂设备通信化、操作远程化、系统互联化等方面的升级。由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在现代工厂中随着5G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产能停滞,订单变更,供应链管理等问题,远程化的操作生产必将延伸至制造产业,深化制造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之间的业务联结性、协同性,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会轻易受到局部疫情、事故的影响,彼此之间的业务能进行灵活的调节,更不会因为某些员工受制于时间、空间,而影响彼此的协作。

将会促进深圳产业园更为落地以及实用化的无人系统的建设。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产业园是作为将众多中小企业聚拢实力,抱团发力的核心载体,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强传染力的影响,深圳产业园将中小企业实现聚拢发展的初衷反倒制约了各个企业的发展。因此深圳产业园将会优先推动包括无人办公、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运输等多应用场景的落地。

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制造业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苦难,也是一次向新型模式转型的机遇,相信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疫情过后,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能力和水平。

更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专项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汽车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