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瞻产业研究院 . 梁中杰
科技创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但目前在我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布不均情况。根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及此前历年报告,在创新发展水平方面呈现梯级分布格局,即以省会城市和副省级以上城市为龙头和东中西部城市创新发展梯度分布的基本格局;创新产出效益呈现明显的“创新马赛格”特色,即某些区域或节点具有创新要素高度集中、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快、国际竞争力强等特点,而且这种优势会持续加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虹吸效应。
图1:2018全国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与增幅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
那么,对于创新不足的三四线城市,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怎么获取?怎样通过挖掘当地优势、利用外地资源来打开突破口?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内挖掘产业潜力,从产业应用角度切入,另一方面则从外借助优势的创新资源,从创新链条角度切入。以下,笔者将一一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依靠当地市场需求——以产业应用为切入点
近些年,不少三四线城市的产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在转型过程中,这些产业的发展会涌现出各种创新需求,如工程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创新、供应链创新等等,这些需求如果能充分挖掘与利用,将会延伸并发展出各种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从当地产业应用来切入,一方面从市场需求角度,吸引更多的创新机构或企业进来,灵一方面也有助于当地快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此,笔者以柳州为例进行阐述。
柳州,是广西第二大城市、工业重镇,拥有一大批机电、汽车、有色金属、轻纺、冶金等重点工业。在汽车产业领域,柳州拥有一汽、上汽、东风、重汽的整车生产线,是我国五大汽车城之一,近些年汽车产业也出转型发展时期,柳州也以汽车产业的创新需求,引进国外实验室,围绕工程技术、产品技术等进行开发与试验。
如: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柳州高新区管委会、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三方签约共建“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实验室以汽车先进制造为核心,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柳州汽车企业实际需求来建立,通过服务当地整体与零配件企业,解决工程技术、产品创新等问题,有效保障收支平衡。同时,也通过这种政府引导的产学研进一步推动本地汽车产业的升级,持续输出高价值的生产服务。
据了解,该实验室在近4年多时间,已服务柳州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超过50多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转化科研成果数项,提供人才培训超过20000多人次。
通过当地工业应用需求,柳州更是引进了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一系列机构,支撑当地的创新发展。
二、利用区域协同发展——从创新链条为切入点
一般来讲,三四线城市在技术、人才、资金略显不足,在一些产品研发、技术研究方面难以支撑,很多需要借力于周边的一二线城市。有时候会存在一种情况,即使把一些实验室、创新中心、孵化中心等引到当地,没有足够的创新环境做依托,创新孵化也难以持续运营。
因此,这时候创新链条的协同效应就产生了,假如把创新链条划分为“研发——孵化——加速”三个阶段,其中研发孵化在一二线城市,充分利用当地的创新资源,而加速落在三四线城市,充分发挥当地土地、劳动力、原料等生产要素优势,进而推动当地产业创新突破。
在此,笔者以肇庆为例。肇庆,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是粤港澳大湾区“9城2区”其中的一城,目前阶段主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当然其他一些传统产业如五金、石油化工也保有一定的比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相比而言,肇庆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资源不足,而在可利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较为充裕,因此肇庆市提出了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创新产业链。
为了推动创新产业链协同发展,肇庆市在产业载体打造、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引进、生产服务业配套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推动量子工程、新材料、显示芯片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见效,力争广东省实验室在肇庆布点;打通与粤港澳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在产学研项目、平台的合作通道……
通过区域协同发展,肇庆发挥自身在生产要素的优势,打造良好的产业化承接环境,融入粤港湾大湾区的建设。
结语: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一二线城市的创新优势也会在为来进一步释放、分流到周边地区,这样一来三四线城市自身的优势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是产业应用的市场需求,还是自身的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