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健康养老作为新兴消费领域,在我国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张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通过推进政策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市场主体等措施,有力推进了健康养老市场的提升和发展。
2010年,我国健康养老市场规模尚不足4200亿元;到2018年,健康养老市场规模已超过2.3万亿元,达到23175亿元,在大健康行业比重达到33.62%,仅次于医药市场。
图表:2010-2018年中国健康养老市场规模及增长(单位:亿元,%)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指出,中国康养产业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然而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相关法规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基础设备和基建设施短缺,人才资源匮乏等。
图表:康养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康养城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卫生城市”到健康城市再到康养城市的理念转变,由最初的以预防疾病为目的到目前以康体休闲、养生养老、营养保健等为目的,康养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中国康养城市的发展实践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从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到康养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还处在资源型与休闲体验型相结合的发展阶段。
康养产业的优势在于可实现资源的异地供给。与传统产业不同,例如制造业,产品从集中制造地到需求地,两端存在漫长的距离。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同样需要贴近目标市场,首先考虑满足近距离的市场需求。然而,康养被认为是可以轻松实现远距离异地供给的产业。对于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可通过良好的产业形态满足异地康养需求。比如现在康养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当地资源禀赋好,但是当地康养需求是不足的,本地人没有多少康养消费的能力和动机,主要是满足了异地康养需求。因此,康养产业为许多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
“互联网+健康养老”,开启智慧康养的新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养老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老年人对医生的依赖和需求更高,养老需求呈现高、精、准的发展态势。加快互联网与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健康、大数据的巨浪推动着新型康养模式的变革。通过在城市社区布局、布点日间照料中心,采用“医+养+护”的模式,在个体居家养老基础上,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应加快建设并优化为老服务网站,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中国为老服务网站的创立主体有三种:政府、媒体、企业。有8家为老服务服务网站由全国及各地的老龄办、老干部局所建立,占样本总量的22.2%,主要提供与老年人相关的新闻、政策法规、科研成果等信息发布;这些网站由政府机关主办,因此提供的信息较为权威,是老年网络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虽然各地的涉老政策、工作动态、社会新闻、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的示范点介绍等信息都与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网站普遍存在内容枯燥、版式陈旧的情况,迫切需要找到政府信息发布与老年人需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以更好地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此外,部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主办的为老服务网站开设了用户论坛,有些则选择与当地的主要论坛合作,为老年用户提供了双向沟通的在线渠道,以此加强与老年用户的粘性,这是一种促进网站良性发展的积极策略。
图表:康养产业趋势特征
前瞻产业研究院致力提供统计调查、产业研究、产业申报、产业规划、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布局、空间规划、园区招商、产业落地运营、产业资本设计、产业大数据平台搭建等解决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