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青海现代牦牛产业体系,青海省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青海打造成为全国牦牛特色产业优势区、全国重要的牦牛肉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全面确立青海牦牛在全国乃至世界牦牛产业中的中心地位。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青海是牦牛养殖大省和牦牛资源大省。最新数据显示,青海存栏牦牛480.97万头,占世界牦牛的32%,居全国首位。省内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数量达到961个,牧户入社率达72.5%,牲畜整合率达到67.8%,草场整合率达到66.9%,探索出“股份制”“联户制”“大户制”“代牧制”等多种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理顺草地畜牧业生产关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体制上闯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意见》要求,2025年青海要将牦牛饲养量控制在500万头以内,天然草场饲养量控制在350万头左右,年出栏从143万头提高到160万头以上,能繁母畜比例从49%提高到55%,牦牛标准化养殖比例从20%提高到30%,肉产量从12.8万吨提高到15万吨以上,鲜肉率从14%提高到30%,牦牛肉产值从70亿元提高到90亿元。
“牦牛的价值不可估量,目前一头牦牛主要卖肉200公斤左右,能卖4000元到5000元。”青海省畜牧总站教授罗增海坦言,牦牛具有肉、乳、毛、皮革、燃料、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如果全方位开发,价值远高于现价。
一头牦牛目前的价值到底有多大?青海5369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马天慧表示,一头牛身上有20%的高端精品部位肉,3公斤装高端精品部位肉一箱卖到3600元,每头牛可以产3箱高端精品部位肉,价值1万元以上。目前,该公司产品主要供上海、广州、山西、宁夏等地,市场销售前景非常乐观。
牦牛市场如今的欣欣向荣,得益于青海省10多年的产业培育。早在10年前,青海省就在牧区6州的7个纯牧业村开展试点,开始了生态畜牧业建设与探索征程,在牦牛背上规划“硬经济”。时至今日,草地生态畜牧业从初步试点、探索推进、提高完善到巩固提升走过了4个阶段。
10年来,青海省将畜牧业资源优化重组作为核心,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畜牧业生产,推进牧业资源和农畜产品合作社统一经营、牲畜按类组群分群饲养、草场按群划分划区轮牧、劳动力按技能竞争上岗分工负责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新模式,为畜牧业科技推广搭建了平台,确保牛羊肉稳定增产,初步建立起由合作社对接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格局。2017年,青海生态畜牧业入选“中国三农创新榜”,这不仅是青海农牧业,同时也是全国牧区和畜牧业工作第一次被列入创新榜单。
如今,青海省从事牦牛相关产业的加工企业超过500家,从事牦牛养殖和生产的合作社组织达1000多家,带动农牧户50余万户。前不久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牦牛大会暨第一届青海牦牛产业大会透露出的信息表明,随着传统畜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青海牦牛产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青海拥有可利用草场面积达到4.74亿亩,其中经过有机认定的草原面积超过6000万亩。近年来,青海加快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畜牧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青海省牦牛存栏达到481万头,占世界牦牛的三分之一,占全国的40%。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推广力度加大,青海建立了牦牛产业研发平台,并在高效养殖、野牦牛驯化利用、牦牛复壮、牦牛犊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其中,牦牛一年一胎在试验区已达到75%以上,而大通牦牛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更是填补了世界牦牛育种史的空白。
尽管这几年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加快,但是受地理、气候等因素限制,仍存在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粗放、畜群结构不合理、龙头带动不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青海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牦牛产业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突破口来抓,这将为牦牛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据介绍,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理念,通过实施品牌强牧工程、良种工程以及产业链延伸,到2025年,青海将被打造成为全国牦牛特色产业优势区、全国重要的牦牛肉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