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提速 水质监测前景看好

2018-09-06 11:41:44 产业规划方案

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着力解决当前个别地方不当干预生态环境监测、部分排污单位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作为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环保规划政策的持续出台以及在各项政策的指引下,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得到稳步发展。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间,环境监测行业规模由159亿元增至434亿元,年化增幅约为39.75%。其中,水质监测行业表现突出。长期而言,基于监测网体系的不断下沉,环境监测行业整体规模仍将保持持续增长,而伴随政府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视提升,行业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水质监测

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提速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2015年8月,环保部开始研究制定《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同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得益于环保决策对监测运营数据依赖程度的逐步加深,2015年起,中国环境监测仪器销量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2014-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销量由2.92万台(套)增至4.09万台(套),年均增幅18.35%。2017年,中国累计销售各类环境监测产品5.66万台(套),较2016年同比增长38.5%。根据统计数据,2014-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产业规模由196亿元增至434亿元,年均增长48.80%。

经预测,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将维持20%-25%的增速继续前进,到2020年,环境监测的市场规模至少750亿元,并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

水质监测增速抢眼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土壤监测等不同门类。其中,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可分为污染源监测、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供水管网监测四大领域。

2016年3月,环保部印发《“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2017年5月,环保部发布《2017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按照规划,到2018年年底,全国各地完成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形成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监测模式,并实行数据联网共享。

获益于水质监测事权的上收及建设运维工作的推进,水质监测设备销量增速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水质监测设备的销量达到1.93万台(套),同比增长86.3%,销售增速排名第一。同期,烟尘烟气类监测设备共销售1.85万台(套),同比增长22.7% ;环境空气类监测设备共销售7162 台(套),同比增长55.3% ;数据采集设备共销售9511台(套),同比增长53.6%。

在产品结构方面,2017年,水质监测设备占总体市场销量比重增至34.2%,销售量占比跃居第一,烟尘烟气检测设备、数采仪、环境空气检测设备和采样器分别占比32.7%、16.8%、12.7%和3.7%。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水质监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整个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54亿元。未来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的增速将在20%以上,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到2022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有望达过180亿元。

水质监测

2017-2022年水质监测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7月,全国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站中,除280个不具备建站条件外,1770个断面将实现自动监测并全国联网。

监测趋严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目前,市场达成的一个普遍共识是,随着政府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管趋严以及环境监测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型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成套的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多样化,将占领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产品市场份额。

8月10日,环保部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有效遏制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问题,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努力营造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 测的环境和氛围,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的目标。

水质监测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在宏观经济和政策背景下,在具有约束机制的管理条件下,朝着有效竞争的方向发展。结合当前我国水质监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对于行业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合理引进、利用外资,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储备企业人才。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