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金川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实施方案

2023-06-30 17:00:58 产业地产规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金昌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和《金昌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链主企业带镇(乡)、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快推动区域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落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强工促农、强城带镇,区企融合、城乡融合,充分发挥区域内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资源、市场、技术、资金等优势,鼓励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发展领域和镇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统筹土地、产业、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等资源,以镇(村)企党建联盟为引领,通过建立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带镇、带村协同发展新路径,探索镇企共建、村企联建新模式、产业融合新方式,推动城、企、镇(村)各类资源有机融合,促进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逐步构建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育、利益联结的城、企、镇(村)融合发展新格局,力争2023年实现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全覆盖。

二、带动类型

坚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立足企业和镇(村)资源禀赋,明确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类型,引领带动镇(村)资源整合,盘活镇(村)沉睡资源,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产业带动型。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因地制宜探索产业融合,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发展订单式、基地式农业,扶持农户转型成为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户更多参与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效益。鼓励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整村(社)、整镇规模化流转土地,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整体优化配置镇村范围内所有土地资源,破除农村土地碎片化、零散化问题,打造“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消费带动型。鼓励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展消费助农活动,推动企业食堂、中心厨房等直接采购镇(村)肉羊、蔬菜等农产品,鼓励优先采购地方特色农产品。引导企业和镇(村)签订农产品代销合作协议,通过企业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加大农超、商超对接力度,鼓励各大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优先采购区域农特产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原材料采购力度,开发地方特色品牌,链接农户与城市消费者通道,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帮助特色农产品走出产地,提升农户经营性收入。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在共享农庄、农家乐、民宿等地开展企业团建、职工培训等活动,就地就近带动农村消费壮大。

(三)一二三产融合带动型。依托镇(村)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按照“农民种养、企业加工、利益联结、风险共担”模式,推动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周边镇(村)开展农产品种植、收储、精深加工,配套农产品研发、包装设计、产品溯源、防腐保鲜等上下游产业,探索“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致富”路径,培育以农业一产种养为基础、二产精深加工、三产赋能增效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实现企业增效、村民增收、农业提质。鼓励支持镇(村)对接引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发展工业配套产业,生产加工包装、零部件等配套产品,拓展乡村产业体系。充分挖掘乡村闲置资产、旅游资源,探索“资产盘活型+物业经营型+产业发展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农业农村增收方式多元化。

(四)就业务工带动型。积极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务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增加收入。鼓励各类工业企业“点对点”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吸纳周边人口务工就业。建成运行城乡零工市场,打造统一规范的城乡融合发展劳务平台,积极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劳务合同。规范培育发展劳务中介机构,推进劳务中介机构与镇(村)、企业对接,持续加强劳务协作,拓宽劳务输转渠道,加大“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劳务人才组织化输转力度,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切实解决务工群众就业难问题。紧盯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主动做好后续服务和劳动维权工作,有效稳固输转岗位。

(五)村企联建带动型。村企双方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四联四共”(组织联建、发展共谋,项目联动、产业共育,利益联结、资源共享,乡村联治、文明共创)思路,开展村企联建,重点围绕村企嵌合发展,互挖资源优势,共谋发展思路、共育产业项目,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形成村企抱团发展的“聚合效应”。坚持示范引领,注重优先选取产业基础好、发展方向明、联建环境优的行政村先行开展村企联建,并在资源条件丰富,有一定工农业基础的行政村试点探索村办企业、村企共办企业等合作路径,着力构建村企联建共生、互促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三、带动方式

积极推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带镇村、下接农户,以试点示范带动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价值,创新农业技术,打造农产品品牌,带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保障各方利益,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辐射带动。依托镇(村)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条件、项目建设情况,合理确定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一镇(村)一企”“一镇(村)多企”“多镇(村)一企”,动态更新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清单,辐射带动镇(村)产业发展,通过完善设施、技术扶持、市场对接等方式高度整合农业农村资源,带动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发展,形成链主企业带动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一批,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支撑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集群,有力提升镇(村)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平台支撑。加快培育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积极鼓励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在镇(村)就地就近建设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分散布局的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三)利益联结。建立完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链主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链主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户、链主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鼓励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育苗、农资、技术、管理、销售”一体化指导服务。支持镇(村)围绕企业包装、配件等发展配套产业,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业生产机械、基础设施等入股企业,引导村民以耕地、林地、闲置农房等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村(社)整合生产要素统一入股企业,形成村社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联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发展格局。

(四)品牌打造。大力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消费品牌和区域品牌,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区域性公共农产品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红辣椒、菜心、娃娃菜、山湾跑羊、居佳羊肉等高端优质农特品牌,支持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品、著名商标,打造高端优质农特产品品牌。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品牌传播、直播带货活动,提升市场和消费者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认可度。

四、带动机制

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特色化发展,构建多形式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体系,健全完善带动机制,形成村企组织联建、多主体共营、利益联结共享,推动镇(村)企合作共赢,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

(一)建立联建共赢机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资源、市场、技术、资金等优势,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土地、闲置房屋、富余劳动力等要素高效流转,建立健全镇(村)企联建共赢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避免出现“慈善式”帮扶、“被动式”带动,加快建立“主动式”“可持续”带镇、带村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加大镇(村)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常态化对接力度,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谋划重大合作事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依托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业化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反馈优势,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有序调整生产结构,优化农产品种养殖结构,带动农户生产适销农产品,全力破解产地、物流、市场信息不对称、供需脱节、产品滞销、生产盲目性等问题。

(三)建立要素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素保障政策措施,强化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持续加大城乡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支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开展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推行“种植贷”“养殖贷”“饲草贷”“富民产业贷”等专项产品,支持农户个体和农业产业链发展。强化政策性农险运用,推行“政策险+商业险”等多元化保险产品,为发展提升农业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

(四)建立人才支撑机制。联合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农村“能人”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支持培养力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鼓励农民参加职业、职称、学历教育等培训,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打造“新农人”孵化平台。依托城乡融合发展学院,加强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开设农业产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培训班,培育乡村实用型人才、高素质农民等乡村人才。

(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根据镇(村)带动企业、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等情况,依据企业发展需求,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动态更新带镇、带村企业,力求使带镇、带村企业更加契合镇(村)发展实际,使更多企业参与到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中来。

(六)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每季度以召开会议、观摩点评等方式,听取镇村、区直相关部门单位关于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进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刻认识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区、镇要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作用,全力推进行动落实。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职责职能,会同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加强沟通配合和服务保障,帮助镇、村和企业找准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和企业发展的“个性问题”,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快推进任务落实。

(二)做好统筹部署。各镇要根据镇域和各村主导产业特点、发展阶段水平、资源禀赋条件等,因镇制宜、因村制宜,认真研究制定“一镇一策”“一村一策”行动方案,根据目标任务要求,安排年度重点任务、推进措施、时间进度,细化分解责任,全力推动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扎实开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注重示范引领。优先在发展条件较好、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镇(村)推行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发展模式,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镇(村),以试点示范带动引领,分批梯次推进,力争8月底实现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全覆盖。

(四)强化激励保障。区级各部门、单位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引导项目、资金、人才、土地、能耗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汇聚,优先向试点示范重点企业和重点镇(村)倾斜,合力打造一批镇(村)企城乡协同融合发展示范镇(村)。要积极帮助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省重大项目前期费资金、专项债券、乡村产业发展、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等各类资金支持,加大扶持力度。

(五)营造良好氛围。宣传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和各镇要广泛宣传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措施和企业带镇、带村行动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特色亮点,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全方位宣传报道工作推进情况、重点项目及亮点成果,讲好帮带故事,不断激发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城乡融合发展的热情,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企业、合作社、农户踊跃参与的浓厚氛围。

来源:金昌市金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产业地产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