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拓展新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2021-04-11 10:00:10 产业地产规划

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全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奋力开创美丽莆田建设新局面,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以城市更新、生态修复为依托,以管理创新、文明创建为抓手,构建城市发展大格局,高品质推动城市建设、高标准打造园林景观、高水平提升市容环境、高质量传承历史文化,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把莆田建设成为高品质、高颜值的宜居宜业家园。

(二)发展目标。以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明晰城市“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的发展战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拓展新城区三年行动,力争“一年有提升,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健全规划决策机制,完善规划编制体系,重构城市空间格局,强化城市设计引导,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坚持新城拓展、旧城更新双向发力,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新城建设初具规模,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各项功能设施日趋完善;坚持精细管理,大力整治脏、乱、堵等“城市病”,美化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科学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问题,加快生态修复和特色彰显,实现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治理更加和谐有序,人文底蕴充分彰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三)基本原则

1.补齐短板,惠民利民。坚持建好城市为人民,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2.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健全规划决策机制,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城市设计引导。科学规划、系统制定实施方案,分步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老城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提升、城市精细管理、生态修复等专项行动。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按照城市规模、发展定位和发展阶段,科学设定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细化工作举措。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不搞脱离实际、超出能力的政绩工程和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4.突出特色,保护优先。坚持保护优先,打好绿色生态最大品牌,加快修复城市生态,修补城市功能,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擦亮历史文化名片,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

二、主要任务

(一)精心规划,提升城市成长高度

1.实施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攻坚行动。构建全市统一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2020年底,在完成“三调”等基础上,基本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库向省市(县)国土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汇交。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单元控规编制工作,实现控规基本覆盖和动态维护。抓紧完成教育、文化旅游、综合交通、公共交通、轨道线网、综合管廊、5G网络、智慧杆塔、商贸物流、防洪排涝、河道蓝线、污水工程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教育局、文旅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委、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商务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通管办、莆田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司

2.实施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攻坚行动。其中“东拓”:高起点谋划“莆田城市副中心——涵江滨海产业园”,优化港口滨海城市空间,促进产城融合,2020年10月前组织召开国际性专家咨询会,对我市区域发展、城市副中心——涵江滨海产业园建设等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加快推进大学城、国家级高新园区扩区提升、啤酒小镇等项目建设。“南进”:全力推动跨溪发展,加快实施木兰溪南岸土地综合整治,推进高铁新城(南、北片区)开发建设,推动秀屿中心城区与高铁新城融合发展,加快高铁新城北片区承接荔城区核心功能南迁,2021年前完成荔城区便民服务中心及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建设搬迁;加快推进市级综合医院、莆田一中新校区、高铁新城、工艺美术城片区等建设。加快创建湄洲岛5A景区;高规格、高品质规划建设妈祖健康城、妈祖城。“西联”:以木兰溪、木兰大道为纽带,串联木兰陂公园、城厢区樟林片区至仙游县“一溪两岸”中心城区;加快开发建设木兰陂公园、樟林片区(中电科创城)、华林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华亭西许5G产业园、仙游瑞峰产城融合片区、仙游县“一溪两岸”中心城区等重大项目。“北优”:以城区西北山脉(仙游、涵江)为重点,加快山水生态修复和森林公园建设,建设城市后花园;申报九华山—南少林省级风景名胜区,推进“五山”生态保护及景观廊道建设。“中修”: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含市、县区建成区)“双修”,一是全面深入开展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有序推进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加大投入推动城市功能修补;二是切实做好城市风貌管控,持续加强城市生态绿心保护利用,加快编制绿心保护利用规划、推进起步区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结合城市内河整治和南北洋河网水系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发改委、铁路办、科技局、海洋渔业局、教育局、工信局、卫健委、二轻联社、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林业局、住建局、水务集团

3.实施城市设计攻坚行动。2020年前完成《莆田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制定;邀请国内外名家参与城市规划设计,持续推进大学城片区、高铁新城、木兰片区、涵江滨海产业园、湄洲岛与北岸一体化等重点片区以及城市门户、主干道等重要节点的策划规划、城市设计。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二)精致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厚度

4.实施重点片区建设攻坚行动。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狠抓城建固投,全力推动新城片区建设。仙游县重点实施中心城区“六大片区”改造,同步建设滨海新城“四大片区”改造。荔城区重点聚焦木兰溪南岸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攻坚推进木兰溪南岸新度镇及黄石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新区政中心、莆田一中新校区、高铁新城北片区开发建设。城厢区重点打造商业文旅综合圈、现代生态都市圈、木兰陂5A景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文献中路北片区改造。涵江区重点实施白塘湖、大学城、涵江动车站三大新区建设。秀屿区重点实施高铁新城建设,着力打造总部商务轴和产业孵化轴,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产学研用创新区、健康产业承载区,发展大商贸、大平台、大健康产业。湄洲岛重点实施湄洲大道商业一条街片区、湄屿风情渔村片区、两岸文创部落片区和印象下山艺术聚落。北岸重点拓展高铁新城向湾岛集聚辐射,加快规划建设临港装备产业园、医疗器械园,连片开发妈祖健康城、妈祖城。(各县(区、管委会)重点片区建设攻坚项目详见附表)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铁路办、文旅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公安局、水利局、教育局、台港澳办、海洋渔业局、湄控公司、城投集团

5.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开展木兰溪南岸土地综合整治攻坚战,完成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试点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批,审批后开展实施方案编制,促进土地要素流动与空间布局优化,2022年完成试点项目的验收入库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调整。参照玉湖片区、绶溪公园开发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和融资模式,由市属国企或成立公司进行融资及开发运作。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利局、国资委,荔城区政府

6.实施老城更新攻坚行动

(1)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0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并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2)开展棚户区改造攻坚。重点攻坚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征迁“双百”行动,推动老城区基础设施短板补齐和城市功能优化。2020-2022年全市推进城市更新、棚改等各类征迁74个项目918.84万平方米,主攻龙德井、沟头、绶溪片区等28个市级下达的棚改项目534.85万平方米,计划3年内棚改新开工2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到2022年底,有效改善棚户区和城中村片区居民约1万户,各县(区、管委会)主城区住房人口密集、安全隐患大、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棚户区基本得到有效改善。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

(3)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制定《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社区服务设施设置导则》,市级预算奖补资金。2020年完成仙游县仙怡小区、荔城区顶务巷片区等两批43个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完成仙游县洪桥社区顶厝片区、城厢区下磨小区、涵江区涵西小区等134个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前在全面完成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21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同时,对改造标准不高不够彻底的小区进行“再优化、再提升”。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

7.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实施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形成内畅外达的道路体系。加快推进妈祖机场、城际轨道、肖厝至莆田编组站铁路连接线、沈海高速外移、扩容二期工程(莆田段)、莆炎高速起点延伸至东吴港高速路、纵一线、纵三线、联十一线、江涵大桥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以及木兰大道、工业西大道、八二一街南伸、文献路东拓、铁岭互通及其连接线、莆田火车站涉铁预埋工程、莆田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城市主干道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湄洲岛对外交通联系通道。对外融入城际交通体系,实现城区15分钟到高速入口;对内织密主次干道、快速路网、微循环、慢行系统,形成道路级配完善、道路结构合理、道路密度合理的完整系统。每年新改扩建市政道路60公里,2022年实现建成区道路总长度878公里,路网密度8.17公里/平方公里。用三年时间打通全市22条断头路,其中2020年重点打通九华路东伸、西洪路(文体路-南一街)、二中前未名路等6条断头路,2021年打通南园西路、公园路东伸、兴秀路、新厝路等8条断头路。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机场办、铁路办、高速办、城市管理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国投公司、城投集团

8.实施园林绿化提升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绿满城乡·美丽家园”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打造“公园城市”,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机制体制。重点推进绶溪公园、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环玉湖公园、木兰湖公园、土海湿地公园、东岩山公园等“六大公园”和市植物园建设,闭合串联中心城区荔枝林带贯通工程、城南绿道圈、面城绿道、城黄绿道圈、莆涵绿道圈、绿心北洋绿道环等“六大绿道闭合圈”,加大城市出入口门户、公园绿道、主干道的“四化”提升(花化、彩化、香化、果化)和“间绿透绿、显山露水”提升,扩大市树市花及梅花、木兰花的种植,三年计划新增公园绿地300公顷、绿道120公里、口袋公园105个、国有苗圃1500亩,提升公园35个。2020年新增公园绿地70公顷、绿道40公里、口袋公园35个、国有苗圃1000亩,重点推进迎宾大道、铁路沿线黄石七境段、紫霄大道、涵港大道、清塘大道等绿化提升。通过智慧园林管理平台对全市园林绿化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智慧化管理,推行园林绿地分级分类管养,建立综合考评机制,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水平。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林业局、水利局、数字办、国资委、园林集团、兴发集团、水务集团、城投集团、国投公司、省建投集团

9.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攻坚行动

(1)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全力推进兴化府和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加快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修缮及活化利用,制定街区修缮技术导则规范街区修缮行为,同步开展业态策划,2022年全面完成修缮整治工作。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文旅局、住建局、荔城区、涵江区政府

(2)加强名镇、名村等保护利用。一是加快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2021年前全面完成相关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有规可依。二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以及古树名木等全要素普查,积极向上推荐申报,实施挂牌保护,丰富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三是开展“十街十镇,百村千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行动,2020年完成列入省级为民办实事历史建筑保护活化项目的23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局、机关事务管理处

(3)完善保护利用机制。抓紧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为实现名城保护利用、引导社会参与等提供法规制度保障。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文旅局

(三)精细管理,提升城市生活温度

10.实施“两违”整治攻坚行动。利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等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提高管控效率,持续推动集中交办拆违行动,全市每年拆违不少于180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农业农村局

11.实施街道整治攻坚行动

(1)宽严并济管理占道行为。积极落实“六稳”任务,研究促进“地摊经济”措施,允许在合适地段、合适时间有序放开占道经营;同时严厉打击占用主车道、盲道、消防通道、交叉路口等阻碍行车、行人安全、造成污染的违规行为。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卫健委、消防救援支队

(2)全面开展停车整治。完善智能停车系统,对市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停车进行规范管理,2020年完成14000个停车泊位建设;加大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场等集约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探索停车资源共享,平均每年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2020年重点建设仙游县鲤北市民广场等公共停车场,2022年实现全市投用停车位50000个。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城市管理局、住建局、国投公司

(3)开展街道整治。对城区街道进行综合整治,对交通微循环、自行车道建设、人行道净化、停车泊位施划、口袋公园、城市家具改造、坑洼路面等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市、县(区、管委会)每年分别至少完成2条城区街道的综合整治,2020年先行对学园路和八二一街进行优化提升,精细雕琢城市街区容颜。城市道路及公共场所装灯率达到100%,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9%以上,其他道路亮灯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公安局交警支队

12.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2020年底,城厢区城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湄洲岛全岛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体系;其他县(区、管委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投放户数占总户数比例达50%以上,至少有1个镇街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市城市建成区所有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进课堂,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屋(亭)191座。2021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级精神文明、绩效等考评内容,加强督促检查。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委文明办、市效能办、教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处、商务局、卫健委、生态环境局、文旅局、其他市直各单位

13.实施城市精细管理攻坚行动

(1)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制定安全风险清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推动落实高危行业安全风险辨识标准,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切实把安全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实行城市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明确风险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及时更新风险点、危险源并纳入管控范围,落实管控措施。

责任单位:市应急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卫健委、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民政局等市直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

(2)持续开展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房屋结构安全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对全市房屋结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隐患立即清理,坚决整改整治到位,推动集中连片旧屋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通过3年努力,基本消除全市各类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建立全市房屋基础数据库,健全责任体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安居和城乡建设安全。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应急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城市管理局、工信局、卫健委、教育局、商务局、文旅局、体育局

(3)推动智慧城管建设。推进5G智慧杆塔规划建设,继续推动智慧湄洲岛建设。综合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地理空间、视频监控、园林绿化、建筑工地、车辆定位等数据,建设市、县(区、管委会)一体化运行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实施智慧执法、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渣土运输管理、视频智能分析、应急指挥调度和城市管理大脑等业务应用,打造“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底前完成智慧城管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招标工作;2021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办、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工信局、通管办、莆田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司、广电网络公司、城投集团

(4)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解决垃圾扰民、“牛皮癣”等问题。全面整治T型广告牌,全市高速路沿线以及国省干线、市政道路沿线广告牌于2020年8月底前完成拆除、9月底前完成拆除位置的绿化美化。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市委文明办、市交通运输局、高速办、公路局、住建局、城投集团

(5)开展城市电力、通讯、广电网络等管线专项整治。原则上横跨城市主干道、四车道及以上道路的架空线路应该下地,老旧街区、三线搭挂区域优先考虑下地整治,确不具备下地条件的区域,应通过优化线路结构进行改造,采取槽盒或套管、外墙敷设、钢绞线、线杆等方式进行有序规整。此外,小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室外悬挂式变压器原则上改造为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的箱式变压器,具备条件的应移入建筑内;严重影响小区周边环境的室外交接箱及其他通信设施要求移入建筑内或移至小区隐蔽位置。整治以属地乡镇(街道)牵头、县(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及管线单位配合,并按照“先建设、再复通、后剪线”的原则推进,消除主要街区蜘蛛网式架空线,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工作、生活的影响。

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工信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莆田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司、广电网络公司

(6)开展供水安全整治。实施城市供水水质提升行动,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2020年底前,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比例均达到100%,II类水比例进一步提高,市、县饮用水综合合格率达到97%以上,二次供水设施产权人每季度开展2次供水水箱(池)清洗消毒。加快市政供水老旧管网改造,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老旧破损和混凝土管、灰口铸铁管、镀锌管等明令淘汰管材的管网改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水利局、城市管理局、水务集团

(7)规范物业管理。充分发挥“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共同治理机制,2020年底50%物业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2021年底全覆盖成立。推动互联网+邻里中心,社区通过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开通医疗、停车、送餐等线上服务功能。开展小区高空坠物、空调外机、防盗网、电动车违规充电、电梯运行、打通“生命通道”等安全整治专项行动。逐步引导无物业小区成为有物业小区,其中纳入改造的老旧小区,必须全部引进物业服务企业。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数字办、卫健委、民政局、消防救援支队

(四)精准治理,提升城市生态纯度

14.实施水环境提升攻坚行动

(1)持续改善木兰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完善木兰溪流域水质自动监控体系,科学实施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项目,稳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一是完善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加快木兰溪流域主要支流河口和乡镇交界断面水质简易自动监测站建设,到2022年初步形成全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二是开展“污水零直排区”示范村创建,2020-2022年期间,在木兰溪流域分别完成10个、20个、30个“污水零直排区”示范村创建。三是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发展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2022年底前打造一批集绿色农业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四是加快水产养殖尾水深度治理,推动尾水外排淡水水产养殖场安装尾水水质在线监控,依据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科学指导水产养殖场完善尾水收集处理设施,2021年底前实现全流域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五是强化流域水生态修复,推进木兰溪全线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加快玉湖与企溪连通等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现河湖连通、动水清源。六是开展河口综合整治,编制木兰溪三江口断面溶解氧改善方案,实施木兰溪河口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湿地浅滩,2021年底前完成木兰溪河口蓝色海湾整治工程。七是强化河长履职尽责,深化河湖长制监管及智慧河流系统建设,压实各级河长“施工队长”责任,按照“三图”、“三统”、“三单”抓好河道管理。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利局、河长办、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

(2)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到2022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一是策划项目清单。根据县域规划成果,策划生成项目清单,于2020年7月底、11月底前分两批次报送生态环境部门,项目实行常态化动态管理。二是梯次推进治理。优先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需进一步提升或改善的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控制单元范围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村庄,7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底前完成治理。三是实施示范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2020年出台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实施主体;2021年组织推进实施;2022年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和模式。四是规范工程建设。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与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新农村建设、河道整治等工程,把好设计技术关、施工质量关,严格竣工验收。五是建立长效机制。2020年底前基本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六是完善监管体系。根据区域环境敏感程度、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和工艺,实行分类监测,确保设施稳定运行和尾水稳定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水利局、财政局

15.实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以创建第三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为契机,扎实推进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和农村污水收集处置设施建设,建设沿河截污箱,大力推进6条黑臭水体及其他26条河道治理,重点推进77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按照《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20年为民办实事活动的通知》(莆委〔2020〕4号)要求,结合延寿路、霞林路、西洪路、二中前未名路等“断头路”建设打通污水“断头管”,实现污水管网互联互通。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消除黑臭比例保持在90%以上,因地制宜治理雨污混流口,2021年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2018年提升19个百分点达到50%,市、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以上。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水务集团

16.实施大气治理提升攻坚行动。提升大气环境监管效率,确保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于95%,6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6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升高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一是强化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020年对《莆田市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各县(区、管委会)及相关市直单位职责,2020年起将各县(区、管委会)、部门履职响应、落实情况及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做到“六个百分百”(现场围挡率、路面硬化率、扬尘处理洒水率、沙土覆盖率、驶离工程车冲洗率、暂不建设场地绿化率)。市、县(区、管委会)联动,管治滴、撒、漏的渣土车。二是推行清单化、网格化监管。2020年起建立两个清单即各县(区、管委会)的问题清单及重点污染源清单,健全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体系,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性和靶向性。三是创新大气环境监管方式。依托“电力+环保”大数据应用,2020年探索开展企业用电与环保设施运行监控工作,切实提升精准治污水平。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工信局、国网莆田供电公司

17.实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行动。统筹两轮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八闽快讯》(专报件)通报等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按质量要求整改到位。严格对标督察整改方案及《八闽快讯》(专报件)通报要求,建立领导包案、挂账销号、第三方监督评估、考评问责等机制,强化市级环保“四合一”督查,确保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剩下4项整改任务和省环保督察剩下6项整改任务于2020年12月底全部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9项整改任务中2项于2020年12月底完成,其余7项长期坚持、持续深化。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于2020年12月底前全部销号。整改任务未完成的,按程序问责问效,并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予以结果运用。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效能办、工信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市直有关单位

(五)强化保障,提升城市发展力度

18.实施组织保障攻坚行动

(1)鼓励争先创优。在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过程中,宽容改革失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效能办

(2)明确实施主体。明确1-2个国有企业作为片区开发建设运营、城建项目建设投融资主体,并配套相应人事任免、业务管理、考核评估等机制。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

(3)加强培训教育。安排年轻优秀干部到重大城建项目、征迁一线挂职锻炼。各级党校每年组织2期以上城市品质与功能提升专题培训,各级各有关单位每季度组织1期以上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城建环保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党校、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

19.实施要素保障攻坚行动

(1)土地保障方面。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及用地指标,推进新城区拓展。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专项清理整治,全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腾笼换鸟”,盘活土地资源。全面梳理开放招商项目用地用海用矿等需求,及时落实好相应要素保障。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工信局

(2)资金保障方面。各县(区、管委会)要加大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设施投入。创新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特色街区、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借鉴绶溪公园融资建设模式,积极争取棚改、土地储备专项债政策支持,主动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对接,争取低息年限长的融资贷款;鼓励采取货币化和出让回购安置模式;对资金测算缺口较大的片区改造项目,要用好“加法”、“减法”实现动态平衡或异地平衡。加大经营性土地出让的策划、实施和操盘,确保今年全市(含仙游县)计划出让经营性土地72宗3633亩在2020年底前确保至少完成出让2000亩。各级财政要倾斜支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新城区拓展,特别是购买土地指标、公共基础设施、安置房建设、环卫、环保等方面资金要优先保障。经营性土地出让金要优先用于征迁、安置及城建项目,各级要将50%以上出让金收入用于征迁安置及城建项目等支出,并列入绩效考评。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金融办、效能办、人行、银保监局

(3)建材保障方面。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要抓紧确定机制砂矿区选址,于2020年前挂牌出让。仙游大济半岭矿区在2020年10月份达标生产,枫亭三房山矿区要在2020年底前建成投产;秀屿2个矿区在2020年底前建成投产;在北岸规划建设砂石料专供基地。合理利用海砂资源,定点、定向、定量供应给用海项目。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重点办

20.实施机制保障攻坚行动

(1)建立工作专班机制。重点城建项目、重要城建环保工作都要组建工作专班,做到“五个专”要求(即有工作专班主抓、有专门设计及实施方案、有专业施工队伍、有专门经费保障、有专项考评督察)。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重点办

(2)理顺职能交叉问题。由市委、县区委(工委)编办牵头,专题研究、彻底解决城建环保领域涉及职能交叉、缺少在建工程消防审验人员、各(区、管委会)没有设置城市管理部门、一些区没有绿化管养单位等问题。

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林业局

(3)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动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形成城市建设管理和执法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开放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维护等市场,由政府向社会企业、公共机构购买服务。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其他市直有关单位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新城区拓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住建局(市提升办),负责日常协调、督导、考核、通报。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新城区拓展工作的领导,于2020年10月15日前参照建立相应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印发三年行动计划,细化要求,量化指标,明确任务和年度项目计划。市直各单位要按职责分工主动履职,积极支持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二)开展比学赶超。连续三年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新城区拓展比学赶超活动,以拆、改、留、建、管促进大发展、大提升,纳入年度绩效运用并作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注重氛围营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采取专栏报道、政策解读等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公民素质,宣传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人居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狠抓督导落实。坚持“攻坚任务项目化、项目任务清单化”,逐一明确攻坚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现场督导、每半年一考评。各责任领导要每月定期了解情况、协调问题、督促进度。涉及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的问题,各级各有关单位要第一时间协调并跟踪解决到位。建立由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新城区拓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两办督查室、市效能办、市直相关责任单位配合的联合督导机制,每月督导通报,对于工作进展较慢、考核评价靠后的,由市领导予以约谈;发现推诿扯皮、马虎应付等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建立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制度,建立具有量化指标、明确标准、清晰流程的城市建设管理标准体系,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长效化、常态化发展。

来源:莆田市人民政府

产业地产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