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新城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区域开发模式,体现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双向融合的理念,其形成路径是通过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匹配和融合发展。产业新城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
一、以人为本: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随着产业新城规模不断扩大,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产业与城市功能不匹配、不协调而带来的“有城无产”、“产强城弱”的问题较为普遍。新型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实现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生活方式向城镇化转变,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影响地域空间结构演变,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升级。
而对于产业新城而言,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特有的信息优势、科技优势、综合服务能力和城市活力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产城融合仍是新城发展的目标方向。
由于我国大部分产业新城项目还处于建设阶段,生活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在满足就业人群日常生活需要上,功能配套的完整性仍有待加强。因此,未来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提升产业新城内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品质,并针对不同生活圈内的就业人群提供差异化的配套设施,丰富就业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其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实现多层次差异化的精准对接,从而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二、生态智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出现“天花板”效应,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各种被称为“城市病”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RFID、数据采集、精密传感器、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GIS、大数据等方面的广泛兴起,国内外城市信息化进入高级阶段,“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模式应运而生。
智慧新城与传统城区最大的区别在于注重培育发展智慧产业并加以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受语言、手势甚至眼神和意念等交互方式和虚拟现实、深度学习技术创新推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成为工业4.0和智慧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从而建立智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功能区建设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贸易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提升商贸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品质层次,积极培育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智慧新城建设之间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发,提高相关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三、布局合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新城新区建设过度追求物理空间建设,严重浪费土地空间的现象较为普遍,城市建设逆集约化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未来新城规划建设应始终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优化新城的功能布局,提倡土地的复合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和生态资源的日益稀缺使得高效利用土地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新城的发展模式也必将逐渐从外延式扩张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新城规划中,将更加注重与产业发展的互动,空间布局更多地结合产业特征进行规划,经济活动与生产要素通过合理的空间流向,使土地承载的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选择上更趋于合理化。
此外,注重保护非建设用地及生态环境,依附交通轴的纵横和交通枢纽的节点发展,产业升级与产业机构优化是持续作用力,优化战略布局是产城融合致胜需求。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立体城市的开发主体主要是城市运营商,在城市总规、详规、绿规等框架下,在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城市运营企业统筹整合各类生产生活功能资源,其结果不仅更加贴近城市居民需求,而且成本低、效率高。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