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无论在实践上还是顶层设计上,已成为“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新实践、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载体,成为体制创新、产城融合发展的“浙江样板”。
特色小镇也迎来了因城施策
2017年12月29日,浙江省质监局发布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这是我国首个“特色小镇”评定地方标准,该标准将于2018年1月29日正式实施。早在2017年11月27日,浙江省质监局和浙江省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地方标准评审会,该标准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这意味着,通过3年时间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浙江省,对地方标准制定已酝酿许久。
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的要求,同时将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方法、精神实质和创新精神经验纳入文件并推广。
因为,浙江省无论在实践上还是顶层设计上,已成为“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新实践、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载体,成为体制创新、产城融合发展的“浙江样板”。
浙江样板
自2015年浙江省发布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至今,其共创建了108个省级特色小镇。根据三年创建要求,第一批特色小镇已进入验收命名阶段。目前,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已完成验收命名,上榜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浙江特色小镇的样板意义多次被高层点名提及。习总书记分别在2015年5月视察浙江时和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充分肯定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工作,并在中央财办2016年的《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也对特色小镇高度重视,在相关报告中均有作出重要批示。
浙江特色小镇的范本作用也反映在市场的热烈追捧中。北京、上海(楼盘)、广东、江苏、山东、湖南、甘肃等多个省市相关部门专门组织考察组到浙江省调研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情况,仅云栖小镇2015年就接待500余批次。
另一则数据更加说明了这一范本意义。在浙江省的特色小镇中,50.39%属于旅游发展型,而2016年,浙江全省旅游项目总投资达11775.2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旅游投资1442.01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9%。2017年1月至5月份全省实际完成旅游投资580.96亿元,全年完成旅游实际投资或超1600亿元。
《特色小镇评定规范》的发布实施再添一笔,为浙江省特色小镇评定提供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指标要求,为特色小镇创建和验收提供了有效指引和主要依据,为形成标准化考核评价长效机制,持续提升特色小镇建设成效,优化新时代浙江生产力谋篇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特色小镇评定规范》围绕以居民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非镇非区”、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突出特色个性,注重分类评价;突出产业核心,注重经济培育;突出质量示范,注重高端引领;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市场主体;突出科学操作,注重标准规范。
《特色小镇评定规范》提出特色小镇“1+8”的评定指标体系,由共性指标和特色指标构成:在明确特色小镇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的共性要求基础上,针对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和历史经典8类特色小镇产业特点分别设置三级特色指标,充分尊重不同特色小镇的独特个性,使之形成具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模式。
差异化评定
由于各区域经济、人口、自然、人文等发展要素不尽相同,“浙江样板”不可被直接复制,评定一个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这折射出全国首个地方性特色小镇评定标准出台的另一层典范意义。
最新的特色小镇评选标准有八条,第一,生态环境保护是评审成功的基础条件。第二,产业导入为核心点。第三,历史积淀是评定的必要条件。第四,文旅IP被视为重要条件。第五,特色风貌在评审中普遍。第六,创新机制体制成为关注亮点。第七,房地产概念的一票否决制。第八,已入选小镇的动态调整趋势。
对此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现在全国特色小镇领域东西南北各个区域特色小镇差异明显,评定标准不能一刀切。因此,针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建立完善、因地制宜的评价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由于特色小镇处于发展初期,许多特色小镇还处于规划策划阶段,促进小城镇的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