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广东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名单,包括小榄菊城智谷小镇、古镇灯饰小镇、大涌红木文化旅游小镇在内,中山共有三个特色小镇项目入选。
2017年初,中山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公布,全市共有18个项目入围。中山将成立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加强对中山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同时抓紧出台《中山市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各部门、各镇区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各项工作。
附:中山市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1.小榄镇菊城智谷小镇
2.大涌镇中国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3.南朗镇翠亨旅游小镇(融合中国音乐特色小镇)
4.古镇镇古镇灯饰特色小镇
5.火炬开发区火炬智慧健康小镇
6.港口镇广东游戏游艺文化小镇
7.石岐区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小镇
8.东区金钟湖体育健康小镇
9.南头镇中国品牌家电特色小镇
10.三乡镇温泉小镇
11.东升镇中国棒球小镇
12.南朗镇华南中医药健康小镇
13.沙溪镇时尚服装小镇
14.板芙镇板芙小镇
15.五桂山长命水沉香小镇
16.东区三溪古屋文创小镇
17.三角镇迪茵湖小镇
18.民众镇民众岭南水乡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根据《中山市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目标,努力实现全市特色小镇5年内新增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年后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产业类、科创类特色小镇要达到3A级景区标准,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要达到4A级以上景区标准。
5年后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
《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要动员凝聚各方资源,合力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形成“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发展态势,构筑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效益、小载体大创新的发展格局。原则上每个特色小镇3至5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30亿元(商品住宅项目投资除外),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努力实现全市特色小镇5年目标:新增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个创新创业团队和200名高端人才,5年后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产业类、科创类特色小镇达到3A级景区标准,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达到4A级以上景区标准。
特在哪?
《意见》明确,特色小镇建设要树立产城一体、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生态优先理念。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配套。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使之成为全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建设和美宜居健康城市的重要载体。
那么,特色小镇具体要特在何处?
●关键词:产业
◆主攻镇区最优产业,原则上一细分产业建一小镇
在规划建设方面,《意见》有着明确的要求。值得关注的是,特色小镇的规划要求产业特色鲜明。
《意见》明确,要根据我市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我市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本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其中,每个细分产业原则上只建一个特色小镇。新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布局到同类产业特色小镇。
●关键词:布局
◆设核心区、起步区,促进跨镇区共建
在《意见》中,明确特色小镇建设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
另外,在产业方面,要发挥“一中心四组团”管理架构优势和作用,推动资源有效整合,促进跨镇区共建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命名应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具有文化韵味,易记易传播。
●关键词:功能
◆推动各种功能叠加,满足人才需求
功能定位方面,要求融合完备。特色小镇要尽量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推动各种功能产生叠加效应。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积极植入现代都市、现代产业文化元素。注重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关键词:双创
◆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创新创业活跃,也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一大要求。《意见》要求,特色小镇要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开放式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非镇非区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那么,特色小镇确立功能载体,而如何实操呢?
●关键词:投资
◆鼓励多方参与,多元融资
特色小镇的投资机制将鼓励创新。《意见》明确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积极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采用BOT、ROT、TOT、BOO等方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倡导综合一体化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业务,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融资、企业发债、上市融资、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多样化融资手段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关键词:扶持
◆探索推动特色小镇整体上市
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我市将加强用地保障,加强财政、项目、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我市将设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采取奖补方式支持镇区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列入市年度重点项目,所含子项目同等享受市重点项目相关优惠政策。值得关注的是,我市还将探索设立特色小镇股权投资基金,鼓励整合区域品牌资源,推动特色小镇整体上市。
在人才方面,将参照翠亨新区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的做法,特色小镇内适用市级相关政策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及项目,其享受的奖励、补贴、津贴、经费资助等资金支持额度上浮20%。同时将实施特色小镇人才专项计划,探索优秀人才举荐制。对急需高端人才,实行“一人一议”。
●关键词:机制
◆公众参与,政民互动常态化
《意见》特别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推进机制。首先明确了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分管副市长担任副召集人,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推进机制中还明确设有专家咨询机制,成立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专家委员会;设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特色小镇建设统计监测制度;设公众参与机制,常态化开展政民互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商会、专家学者、居民等社会各界意见。
●关键词:考核
◆连续两年不合格,退出创建名单
特色小镇的申报建设程序中,实行建设任务一年一考核,并要求体现产业类、科创类、文化旅游类差别化要求。为推动落实,《意见》还明确督促落实机制,建设进度滞后的,下发督促整改通知书。对通过年度考核的,及时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下一年度取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退出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