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2-10-07 10:00:38 文化旅游政策

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及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根据《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和《海北州“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规划》,促进海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编制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个海北”建设目标和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充分依托四个着力点,构建“243”新发展格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党政统筹、文化为魂、生态为本、融合发展”的工作原则,进一步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把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环湖特色文化的可传承性,生态价值保护成果的可教育性,作为阐释海北生态价值理念、红色文化精神、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抓手,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态保护当中,着力把总书记的工作要求变成我们的工作实践。重点实施景区打造提升工程、交旅融合打造提升工程、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提升工程、乡村旅游打造提升工程。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宣传推广等行动,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产品体系丰富、服务水平优质、管理运营科学、带动效益明显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实现游客接待人数年均增长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在现有的创建成果基础上,成功打造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建成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或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0家;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旅游线路5条。

三、基本原则

(一)保护优先,持续发展。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正确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守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底线,把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有效转化为生态建设过程,充分考虑环境发展承载力,防止短期行为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利用海北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系统挖掘、提升旅游景区深厚内涵和生态价值,合理利用、保护传承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红色历史,不断厚植旅游产业,创新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三)统筹协调,融合发展。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促进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农林牧、交通、体育、文化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形成生态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在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线路组织、宣传促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合作水平,实现一体化发展。

(四)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积极构建社会参与、人人享有的开放、共享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环境。促进城镇美化、公共服务提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吸纳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帮助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

四、重点工作

(一)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1.景区打造提升工程。

借助两大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探索特许经营,充分彰显两大国家公园片区生态效益,为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利用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监管、运营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基地旧址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修订完善《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基地旧址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海晏县:在持续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挖掘海晏原子城红色文化内涵,加快推进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确保2022年创建成功。全力推进“中华溯源 · 精神高地”沉浸式数字视觉艺术剧场体验项目;提升文迦牧场景区内涵,完成品质提升工程;达玉民俗村在原本的设施设备、经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挖掘部落文化,发展民族音乐,重振环湖骑行。

——门源县:在持续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适时启动百里油菜花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谋划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访客中心项目;规划建设照壁山景区高空客运索道项目;着力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门源县岗什卡冰雪小镇;依托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达龙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为一体的达龙沟景区。

——祁连县:持续巩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重点提升阿咪东索5A级景区品质。稳步推进小拉洞景区、天桥山、祁连鹿场景区开发建设和冰雪旅游项目。

——刚察县:持续巩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重点提升刚察海滨藏城4A级景区品质。配合建成仙女湾景区、泉吉河观鱼台、祭海台交旅融合综合服务体,提升环湖北岸旅游服务保障能力;做好青藏生态主题馆的布展,推进域内旅游景区景点的市场化运营,进一步完善环湖北岸沿线旅游厕所、停车港湾、骑行车道、标识标牌、垃圾收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的协调沟通,探索环湖北岸景区景点特许经营,促进环湖北岸一体化建设。

2.交旅融合打造提升工程。

紧抓交旅融合示范州机遇,结合“交旅融合”发展刚需,提升交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州全域旅游大环线、公路沿线新建交旅融合综合服务体、停车驿站、观景平台,健全全域旅游道路导示导览系统。在重点区域旅游风景道内,打造与公路交通网紧密连接、串联景区景点的慢行交通系统等设施,构建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刚察县沙柳河镇至仙女湾景区道路、青海湖祭海台区域、祁连八宝镇至央隆乡道路等级,积极争取刚察火车站至泉吉河大桥旅游公路项目,门源至祁连齿轨旅游铁路及连接青海湖旅游环线的高速公路项目,小拉洞景区、天桥山景区和阿咪东索5A级景区旅游公路项目,实现仙女湾至沙柳河、315国道至青海湖祭海台区间环保交通系统,力争打造原子城红色文化风景道、王洛宾音乐文化风景道、环湖东路骑行风景道、默勒公路生态观光休闲风景道,不断打通交通旅游新通道,不断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实现城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无缝对接。力争打造祁连山生态旅游风景道(门源段和祁连段)等生态旅游风景道。

3.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提升工程。

抓住国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祁连山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机遇,积极融入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大环线,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体系。以景区辐射带动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以门源铁麻公路及周边景色、民俗文化为载体,打造浩门河生态体验走廊之旅;以冰雪资源为依托,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冰雪之旅;以草原生态观光与民俗文化体验为载体,打造祁连山探秘探险之旅;在提升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持续打造“梦幻海北 大爱之旅”“中国原子城探秘之旅”“祁连山风光带康养之旅”“环青海湖休闲之旅”“甘青大环线海北生态之旅”5条旅游精品线路,巩固省际周边客源市场,打造与陕甘宁川相比更具差异化的旅游产品,融入到“金岸银边”旅游线路当中。围绕各线特色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风景道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串联旅游景点,形成线路类型多样、主题多样、特色多样的旅游线路产品体系。进一步加强与环湖地区协商沟通,积极参与青海湖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机制共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战略,共同策划和推广环湖精品旅游线路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特色旅游线路,加大客源支持与合作,合理规划客流交通动线,形成客源互流,全力打造生态保护发展新格局。

4.乡村旅游打造提升工程。

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按照规划引领、资金投入、项目带动、政策支持,采用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模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一是加快申报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每年择优推荐申报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5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项目,重点加大对东旭村、白杨沟村等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开发建设,通过开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景、干农家活”乡村旅游,鼓励麻拉河村、大庄村等2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群众积极探索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一村一品”乡村旅游品牌化培育,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推进以果洛藏贡麻村为引领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使之成为领袖思想实践地,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围绕海北全域旅游大环线,在交通主干线沿线提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进一步充实丰富沿途旅游线路内涵和看点。

(二)重点开展三大行动

1.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

各行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定职责开展旅游市场执法检查,维护“梦幻海北”旅游形象。一是加大对旅行社、A级景区等的管理者、从业者的指导监督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各行业部门要针对旅游市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在坚持严格执法的同时,坚持理性、和谐、规范执法,加强服务指导,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提供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经营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文化旅游市场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旅游市场执法力度,要按照省、州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各行业部门要全面落实严查各类无证经营、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特别是加大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黑导游”、“不合理低价游”等行为,规范旅游讲解,确实维护“梦幻海北”旅游形象。联合公安、消防、交通、市监、应急、卫健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进一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全面依法加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经营等全方位管理,严厉打击坑蒙拐骗、强买强卖、哄抬物价、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影响旅游形象和声誉的违法行为,形成沟通顺畅、监管有效的综合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能。三是结合山东援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积极引进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为我州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输血式和造血式培训教育,提高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2.加快旅游市场培育行动。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突出海北生态旅游品牌,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做好宣传营销、产业融合文章。一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海北旅投改制进度,积极发挥“一龙头四平台”的引领作用,通过青洽会、鲁青交流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祁连县积极引进卓尔集团、景枫集团等有实力的投资企业,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推进景区提质升级、冰雪旅游项目开发等,力争旅游资源开发、景区景点建设、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取得实效。二是充分利用援青平台。利用山东对口援建、中铝援青机制,以双边市场互动协作为主要形式,在旅游项目策划、资金援助、运营管理、智力支持、人才培养、客源拓展及宣传推介方面建立互利共赢的援建新模式,实现旅游行业新突破。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助等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发展生态旅游。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有效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继续夯实省内大众游、省外高端游的基础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有效招引实力企业,发挥其在创意研发、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带动我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3.开展宣传推广行动。

一是强化品牌内涵建设,健全“梦幻海北”旅游品牌体系。以“梦幻海北”为主体,加强“金色门源”“天境祁连”“藏城刚察”“河清海晏”品牌建设。提升特色节会活动影响力,通过举办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门源油菜花系列文化活动、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放生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冬春季旅游·趣海北等系列活动,持续放大“梦幻海北”品牌影响力。二是加强区域合作,巩固拓展客源市场。充分发挥“援青文旅联盟”平台作用,按照“客源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青甘旅游大环线”,持续开展“二十万人游海北”活动。加强与全省、全州著名旅游景点的合作营销推广,拓展与甘、藏、川、宁、陕、新等地区合作渠道,合力推进“中国西北游”等跨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提升“梦幻海北”在全省及西北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实施“精准营销”,构建全媒体宣传推广体系。细分市场,以高速公路、高铁为纽带,开发省内市场,拓展京津冀、长三角、中原、东北地区和其他大中型城市等国内市场。充分利用传统营销渠道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平台、新渠道、新技术,建立全域化全媒体的宣传推广合作平台。与抖音、头条、携程、同程等新媒体以及著名互联网集团合作,建设网络精准营销体系。实施“捆绑营销 联合推介”营销战略,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捆绑营销”机制和企业“联合推介”机制,形成全州旅游宣传营销合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相应的领导机制,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或专题会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

(二)强化责任落实。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细化任务分解,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协调配合、上下联动、通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进度。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群众关注度和认同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综合监管考核。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日常督查督办,对进度不快、措施不力的,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强化法制保障。在国家、省、州制定的旅游法规条例基础上,健全海北州生态旅游管理法规制度,规范生态旅游行政执法程序,加强对市场主体活动的监督指导,确保行业秩序安全、稳定。加大生态旅游法治宣传,强化从业者、旅游者的守法意识,唤起生态良知。

来源: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

文化旅游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