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关于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的实施意见

2021-04-10 12:00:23 智能制造政策

8

为贯彻落实省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和《瓯海区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加快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总体部署,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全面总结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1.0 版成功经验,以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为重点,统筹推进与分业施策、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全力打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新优势,构建形成具有瓯海特色、绿色高端、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我区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参与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保持全省前列,争创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标杆区。

打造数字化转型引领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等实现数字化改造提升全覆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位居全省列。到2022 年,重点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7%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工业设备联网率达到52%以上。全面出清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

打造集群化发展创新区。围绕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打造若干条链条完整且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的优势产业链与特色产业链,促进传统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到2022年,八大传统制造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其中规上总产值突破53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打造服务型制造先行区。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全覆盖,融合型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全国,共享制造有效推进,产业链协同共享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到2022年,新增省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中心)10家,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数字化赋能,实现智能制造新突破。

1.突出创新技术引领。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紧盯产业链风险清单、智能制造核心领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积极开展“揭榜挂帅”,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难题和高新科研成果,加快浙大大学温州研究院、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七个一”等平台建设,打通高校院所“技术嫁接”堵点,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对接转化。加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到2022年,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项,新认定省级首台套产品2项,构筑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2个,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累计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达15家。(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市高教新区发展中心)

2.加快智能化产品开发。以电气、汽摩配、智能锁、智能穿戴等行业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导向,支持企业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数字化融合新产品,加强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物联网芯片等技术在产品中的集成应用,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产品迭代升级。到2022年,在智能装备、智能生活、智能家居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化产品,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3.深化智能化技术改造。落实行业智能化改造推进方案,结合企业实际逐个量身定制智能化技改方案,2021年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0%以上。紧盯德赛、顶诺、瓯海眼镜等项目实施进度,打造一批示范“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最美工厂”,探索建设“未来工厂”“绿色工厂”。到 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300个,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450台,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家、打造最美工厂3个,绿色工厂培育1个。(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4.推进平台数字化建设。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借鉴东经科技“包装+互联网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建设经验,建设一批高水平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等系统解决方案。推进企业高水平上云、深层次用云,提升研发生产、管理运营、业务创新效率和水平。到2022 年,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 家、上云标杆企业4家、“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项目)6家。(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5.加强数字化基础支撑。统筹规划通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建设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支撑有力、便捷高效的网络体系。推进5G与数控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融合形成一批工业应用场景,加强平台和园区信息化建设,提升建设一批数字化园区。到2022年,新建5G基站1000座以上,新增“5G+”应用场景3个,重点工业企业5G技术应用率达到30%。(责任单位:区经信局、中国移动瓯海分公司、中国联通瓯海分公司、中国电信瓯海分公司、各镇街<开发区>)

(二)聚焦集群化发展,构建产业生态新循环。

1.加强分行业组织引领。以服装、眼镜两大行业先行试点组建产业联盟,逐步推动瓯海主导传统产业联盟全覆盖。围绕行业总体发展情况,针对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产业链短板、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等,制定联盟发展规划以及运行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开发、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经信、市场监管、商务、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结合工作职责和瓯海区八大产业特点,确定各大产业牵头单位,统筹做好产业服务、指导、协调工作。(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理念,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着力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园区。开展全域工业整治,完善工业区块线保护、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等机制,强化工业用地摸排统计,探索二产三产土地指标转换,盘活存量,确保每年工业供地500亩。按照“规划、提升、管理”三条路径,加强小微企业园管理和数字化改造提升,加快推动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力争每年新开工小微园1个以上,建成数字化园区1个,推动瓯海经济开发区建设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资规分局、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强化制造业基础再造。围绕眼镜、锁具、鞋服等主导产业,分门别类梳理项目链和项目库,编制产业链招商路线图,重点招引对我区产业链构建起关键作用的旗舰型、互补型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关联度高的企业。推进瓯海电镀基地优化升级,引进培育高端电镀企业,强化眼镜、智能锁配套产业链提升。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紧盯温州数字时尚产业园、时尚定制产业园、智能锁数字安防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重点产业链项目支持与服务力度,加快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到2022年,招引落地强链补链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市高教新区发展中心、市高教新区建设中心)

4.构筑企业培育新生态。充分发挥八大产业龙头企业对集群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雄鹰型”“领军型”“高成长型”“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升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和“规进高”、“高升规”双迈进计划,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凤凰行动”,加快企业股改上市。依托亩均效益“五色智控”平台,对低效企业开展销号式整治、清单式管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及低效产能退出。到2022年,力争实现单项冠军企业零的突破,新增隐形冠军(培育)企业6家、制造业“小升规”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500家。(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各镇街<开发区>)

5.推进产业质量品牌建设。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品牌管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标准专利制定,超前部署一批重大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结合“G104时尚走廊”规划的实施,推行“区域品牌+企业名牌”营销战略,打响鞋业、服装、眼镜等一批时尚行业品牌知名度,努力培育形成瓯海“时尚产业”区域品牌。到 2022 年,新增“浙江制造精品”4个,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2个、主导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个以上,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8家。(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

(三)聚焦服务化提升,推进业态融合新模式。

1.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在眼镜、智能锁等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基础上,推进服装等重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和工业设计服务商,建立服务型企业培育库,引导和支持培育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开展从诊断设计、安装调试、管理运行、后期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推动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工业电子商务、现代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到2022 年,新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家。(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2.推进培育共享型制造。积极推进共享制造平台建设,以鞋业、服装等通用性高、共性需求大的行业为重点,培育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在原料采购、研发设计、大型研发仪器设备、检验检测、企业职工、仓储物流等方面实现合作共享,提升产业链协同共享能力,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3.谋划布局快反供应链。立足瓯海时尚制造基础优势,顺应个性化定制消费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建立制造资源网络化协同平台,加快推进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以温州数字时尚产业园为代表,加快建设瓯海柔性快反服装供应链产业园,围绕“多品类、小批量、快速反应”的产业园功能定位,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快速反应、柔性定制转变。(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市高教新区发展中心、市高教新区建设中心)

4.全力拓展创新营销渠道。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中国(温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瓯海分园建设,引导眼镜、鞋服、智能锁、汽配等产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强产业链市场端数字化营销渠道建设,积极参与浙江制造拓市场“春雷计划”“严选计划”,借助“瓯嗨go”品牌效应,培育一批本地优质电商企业,打造一批C2M“超级工厂”,力推传统产业与MCN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一批产业直播基地。联动站南服装城、港龙商业广场、大象城、国际巨溪真皮大世界等商贸载体,开展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到 2022年,全区网络零售额达到300亿元,实现跨境电商网络零售(出口)3亿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温州高铁新城建设中心)

5.加快打造产城融合新消费。以瓯海眼镜小镇为样板,推进瓯海经济开发区、前花工业区、高翔工业区等区块,打造具有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税收高、环保好、形象优等特点,且兼顾时尚消费、工业旅游属性的现代都市工业园区。加快瓯海时尚智造小镇建设,打造集网红打卡、消费购物、产品发布、行业会展、大赛评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市高教新区发展中心、市高教新区建设中心、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振兴实体经济领导小组统筹负责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例会,抓好协调服务、监督指导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责分工,落实支持措施,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解决改造提升中的重大问题。各属地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真抓实干,结合实际制定推进措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狠抓落实。(责任单位:区振兴实体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强化人才支撑。开展招才引智,深入实施“鲲鹏”行动,支持面向顶尖人才团队设立研发“飞地”、人才“飞地”,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顶级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和招引一批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高精尖人才和高层次管理经营人才。聚焦本地优势产业领域,实施“新动能工程师引进计划”,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引进一批技能人才,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人才,加快填补基础人才“短板”。到2022年,新增新时代青年企业家2名以上,引育新动能工程师10名以上。(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教育局)

(三)深化改革创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三服务”、“万名干部进万企”工作,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各项惠企减负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困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重点项目集中。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积极发挥产业转型基金和科技基金作用,加大对创新研发、智能化改造等传统制造业转型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撑。加强政策解读与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

(四)抓好试点示范。对标省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评价指标体系,以瓯海服装建设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为样板,明确目标路径、强化组织推进、提炼成效亮点,争创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标杆区,争取省级以上相关试点、督查激励项目。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区级试点示范工作,总结形成一批先进的经验做法。(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来源: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智能制造政策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