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区:关于高质量推进海岛振兴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意见

2021-07-23 11:40:46 园区规划方案

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促进渔农业高质高效、海岛乡村宜居宜业、渔农民富裕富足,结合普陀实际,特制订高质量推进海岛振兴、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及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三区一基地”,准确把握“三农”发展在普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按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总要求,着力打造“产业兴旺岛、美丽景观岛、融合发展岛、共同富裕岛、和美幸福岛”等五方面建设重点,促进渔农业高质高效、海岛乡村宜居宜业、渔农民共同富裕,形成具有国际范、海岛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宜居、宜业、宜游的 “海韵乡村、幸福普陀”新时代美丽海岛。

(二)目标任务。2021年启动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基本构建“产业兴旺岛、美丽景观岛、融合发展岛、共同富裕岛、和美幸福岛”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清单式、项目化推进重点工作,确保渔农业渔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到2025年,全区渔农业渔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渔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居民差距缩小,渔农村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协调、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幸福普陀海岛振兴新局面,努力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让海岛成为融合发展体验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

二、以产业振兴为龙头,着力构建海岛产业体系

(三)切实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办法,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自给率稳步提高。制止非农化行为,开展大棚房回头看,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复种指数提高到130%以上。提高蔬菜产能,保护生猪基础产能。

(四)打通绿色渔农业脉络。发挥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县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等产业发展平台示范引领效应。重点打造“普陀禅农”区域公共品牌,擦亮“佛”字农产品金名片。实施渔业品牌提升行动,推进舟山带鱼、梭子蟹等优质渔农产品网络营销,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渔业区域公用品牌、电商品牌。

(五)加快渔业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支持做大远洋运输配套船队,支持远洋渔业企业集团化经营。更新材料渔船,探索开展国内捕捞渔业公司化运作;以白沙、桃花岛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养殖渔业。做精做深精深加工、海洋医药,推进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平台建设,提升从池塘、渔船到餐桌的水产品全冷链物流体系利用效率和产品品质。

(六)谋划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发展渔港经济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渔港,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和基本服务功能,发展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市场交易等渔区二、三产业,延伸渔业产业链条,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考虑各种资源要素,打造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渔业技术创新集成区、现代渔业制度改革先行区.

(七)培育海岛美丽产业。挖掘海岛文化、海洋文化内涵,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十个十”工程,举办普陀佛茶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和海稻音乐节、二十四节气进乡村等有特色的节庆民俗体验活动。建设休闲渔业精品基地,全力打造海钓全产业链;建设特色渔乡小镇,大力发展创意渔业、体验渔业和海岛休闲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美丽经济,统筹推进特色项目植入、多元场景营造,促进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三、以魅力宜居为导向,加快补齐海岛建设短板

(八)优化海岛乡村建设规划。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健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村。

(九)全力打造海岛乡村大花园。对标“重要窗口”示范样本,以全域化理念、绣花针功夫,标准化提升,品牌化经营,数字化融合,精心描绘“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的海岛风景线,争创全省一流的美丽乡村建设标杆区。片区化组团式发展,统筹布局美丽环境建设和美丽产业培育,错位布局精品民宿、果园采摘和文化体验等业态。推进村庄“微改造、精提升”,持续推进省市级精品村、美丽小岛、美丽乡镇、美丽风景带等建设。持续建设“和美小岛”,加快推进蚂蚁岛、桃花岛、登步岛、白沙岛、东极岛、虾峙岛等一批主题示范海岛打造,以桃花岛、蚂蚁岛、登步岛为主体的岛链式推进集聚式建设,创建省级“蓝色海湾黄金风情”共同富裕示范带项目。十四五末,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达到65%以上。

(十)高水平提升海岛人居环境。美丽海岛建设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管理的要求,切实开展“三清三整三落实”。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花海彩林”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垃圾源头分类精准化、收集运输规范化、处理设施标准化、全程监管智能化。开展渔农村杆线序化专项行动。提升打造渔农村星级公厕,推广农村公厕“所长制”。按照“洁齐净美景韵”标准美化庭院,促进美丽宜居。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上建设“一米菜园(花园)”。

(十一)加强海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打造“内联外畅”立体交通体系,统筹推进水资源、防灾减灾、绿色环保等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海岛供水城乡一体化。全方位构建“舟山大脑”普陀平台,实现城乡管理、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救援、社会公共服务的整体智治,实现主要海岛5G网络全覆盖。探索布局小规模天然气供应站,降低海岛用气成本,保障用气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村配电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

(十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强化渔农村公共服务区级统筹,健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 65%。落实城乡居民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实现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乡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渔农村文化礼堂整体功能。

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实现海岛村强民富

(十三)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写好村换届工作“后半篇文章”,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村主职干部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任期内稳步提高“组织、治理、发展、人心”融合度。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创新发展服务型经济,鼓励村级集体以资源资产折价入股、合作开发或自主开发、发包经营的方式,整合盘活域内优质资源资产。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飞地”抱团项目。对薄弱村发展项目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实施竞争性立项,扶持优质高效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

(十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推进就业服务和政策城乡统筹,开发就业岗位。强化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基本同步现代化行动。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制度和海岛振兴指导员制度。开展创业就业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医疗补充保险、扶贫基地建设、创业扶持、扶贫结对等措施。完善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统筹使用救助资金、慰问资金、助学资金、培训资金等。

(十五)深化渔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乡村振兴学院、海岛振兴讲习所联动人才培育制度,实施新时代高质量乡村人才培育计划。以乡村振兴带头人、经营管理型、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为重要抓手,深化“两进两回”,畅通人才、乡贤、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重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渔农产品加工、渔农村物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培育一批爱渔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渔农业经营者,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和乡土文化能人。

五、盘活内生力,稳妥推进海岛集成改革

(十六)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激活闲置农房。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建成统一的权属管理平台,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

(十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全域土地整治和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按照《普陀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十八)放活养殖用海海域经营权。进一步明晰细化开放式养殖用海海域产权权能,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开放式养殖用海海域产权制度。

(十九)深化产供销“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推广“政银保”、农民资产授托融资等模式,做好渔农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的金融支持。在全区农户普惠小额贷款“应授尽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老年人金融服务创新,切实提高用信率。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抵押的贷款新模式,盘活利用渔农村闲置资源,解决渔农民融资担保难题。

六、创新策源力,全面提升海岛城乡融合水平

(二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把城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切入点,系统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要素平等交换、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强化城区综合服务能力,壮大城区经济。发挥镇街道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赋予镇更多县级审批服务权限,依法明确镇执法主体地位。开展本岛城区新型集聚小区建设试点工作,尝试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做好选点布点、办法制定、资格审查等相关工作,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十一)建强乡村善治核心。贯彻《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农村工作实施办法》,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培育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多元治理组织。从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劳模)中推选有威望、热心公益的乡贤,建立“乡贤治村”机制。建立“爱心超市”,通过采取积分正向激励方式,评选表彰“清洁文明户”“星级文明户”等,兑现爱心超市奖补。

(二十二)数字赋能推进乡村智治。大力打造数字乡村,推动渔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农业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渔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渔农业渔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集成和提升低收入农户数字帮扶、“肥药两制”、渔船精密智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加快推广应用“浙农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做大做强“网上农博”和“农播”。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二十三)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坚持数字化与村庄建设深度融合,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产业化、系统化和未来邻里、教育、健康、文化、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等“五化十场景”,突出数字化改革,保护生态、挖掘特色、有序集聚,强化乡村智慧服务功能、优化总体空间布局,打造“经济美、全域美、人文美、乡风美、生活美”为一体的乡村建设新格局。

(二十四)全面促进渔农村消费。加快完善三级乡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乡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创建省级商贸发展示范村,加强农村小超市、小菜场等标准化建设,引导各类电商平台向农村延伸,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乡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二十五)统筹乡村安全与发展。加强渔船安全风险隐患源头管控,严把船舶入渔关、渔船交易关、船员准入关。强化整治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开展渔业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渔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脱管”渔船整治,明确船籍港地和靠泊港地监管责任,强化“证业不符”渔船、渔业船员和渔业无线电管理整治。深化渔港“港长制”,全面实现涉渔监管力量驻港管理,推动渔船监管关口前移。提升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渔业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和处置流程。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健全海岛渔农村地区新冠疫情精密智控工作机制。

七、提升领导力,切实加强党对渔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在渔农村和海岛振兴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把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落实党委定期研究海岛振兴工作制度,把服务渔农村工作作为“三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上岛入户、破解难题。

(二十七)健全投入机制。健全涉农项目资金跨部门安排会商机制,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制定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办法。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中长期信贷支持,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发展渔业互助等农业互助保险。加强农业农村金融资源投入考核评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二十八)筑牢基层堡垒。完善“一肩挑”后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确保新一届村组织高质量运行。开展新一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今年底,全区至少有100%的达标村、40%的示范村。把海岛、渔农村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加快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渔农村工作队伍。

(二十九)凝聚工作合力。渔农村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凝聚力量、统筹推进。各涉渔涉农部门要率先示范,冲锋在前,把工作干好干实。其他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统筹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力量安排、工作推进,确保做到工作和服务向渔农村延伸和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渔农村建设,充分激发渔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海岛振兴,共建共同富裕示范区。

来源:舟山市普陀区农业农村局

园区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590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