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

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

2200+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首选的产业规划专业咨询机构

首创“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整体规划解决方案

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

决策投资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

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技术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换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不论在整车生产能力还是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供应体系,都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中的关键枢纽。

带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

新能源汽车符合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实现。此外,新能源汽车占比上升还能够降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促进能源利用方式与能源禀赋结构相匹配,在能源领域实现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

推动出行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普及,有助于为下一步智能路网、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新能源汽车符合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实现。此外,新能源汽车占比上升还能够降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促进能源利用方式与能源禀赋结构相匹配,在能源领域实现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

77.6% 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且汽车出口达491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我国积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率先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

产业腾飞,规划先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7大核心

1

紧跟产业政策动向

密切跟踪国家层面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政策动向,如“中国制造2025”、双碳目标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相关指令。根据区域特点制定战略,帮助地方政府实施适合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产业发展,并符合国家监管标准。

2

筛选细分发展领域

依据市场增长潜力大、技术附加值高、盈利水平高、空间需求相对较小、安全环保性强等原则,筛选出适合地方发展的细分领域和环节。结合地方已有基础,如无锡在电池材料、电芯 / 电堆等方面的已有基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3

注重产业协同发展

注重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与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等的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互动,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4

精准锚定招商目标

依据产业规划方向,明确招商目的,包括龙头核心企业、关键人物、核心机构 / 组织的引入。对目标市场进行选择,识别潜在投资者,制定精准的招商策略。

5

全面剖析产业链条

全面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电池材料、电芯 / 电堆、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设备、能源收集、储能、充电设施、智能电网等环节。分析各环节的产业链价值占比、市场增长潜力、技术附加值、盈利水平、空间需求、安全环保性等因素。

6

聚焦关键技术洞察

持续跟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如电池技术、驱动电机、轻量化材料、智能网联技术等,评估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前景。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路线图,推荐技术创新方向,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地方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7

优化地方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产业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协助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前瞻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6大基本要求

规划

政策目标一致性

确保规划方案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政策目标相一致,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地方产业适配性

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地方政府现有的产业政策、发展目标和资源条件,能够有效落地实施。

产业发展前瞻性

确保规划方案具有前瞻性,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提出了创新性的思路和举措。

落地

落地路径可行性

确保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资源可行性等方面,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

技术路线合理性

确保规划方案中提出的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有明确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计划,能够推动地方技术进步。

产业生态协同性

确保规划方案全面考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具体的产业链优化建议,能够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框架与内容

常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通常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章节及部分,根据实际用途及战略方向的不同则有不同的框架及撰写内容:

  • 产业环境

  • 总体要求

  • 产业发展

  • 重点任务

  • 保障措施

  • 产业招商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支持与发展态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与发展概况

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本地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分析

未来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预测

......

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

现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业链布局

相关技术研发能力与创新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充电桩、充电站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可选附件材料

前瞻产业规划附件材料,均以“行业研究+产业大数据”为基础,编撰形成独立报告文件呈现

01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景分析报告

全面了解市场发展,避免规划落实有误区认知

+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念及背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历程

+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 中国新能源汽车创投情况

+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痛点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现状

+ 新能源汽车与应用场景融合度分析

02

(地区)新能源汽车调研分析报告

明晰本地资源与实况,助力决策发展方向

+ (地区)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 (地区)企业数量、产值、产量

+ (地区)产业分布情况

+ (地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

+ (地区)评估各环节在当地的发展情况

+ (地区)技术研发投入、科研机构合作情况

+ (地区)充电桩、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 (地区)分析当地产业人才队伍情况

03

全球新能源汽车经验借鉴集锦

学习先进经验,找准高质量发展路径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 欧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国外城市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经验总结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布局状况

+ 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 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

+ 广东省低空经济发展经验现状借鉴

+ 中国重点区域发展经验借鉴总结

04

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目标清单

结合规划明确招商方向,更好优化产业结构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视地区情况而定)

电池材料供应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

电机材料供应商:稀土材料、铜材

轻量化材料供应商:铝合金、碳纤维...

+ 中游整车制造商(视地区情况而定)

乘用车制造商:纯电动乘用车...

商用车制造商:纯电动客车、纯电动货车...

特种车辆制造商:应急救援车辆、工程车辆

+ 下游销售与服务企业(视地区情况而定)

销售企业:经销商、电商平台

服务企业:维修保养、租赁服务、共享出行

前瞻为您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8大痛点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怎么做才更落地?

前瞻产业研院首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专家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的一体化产业咨询解决方案,致力于呈现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的产业规划,让执行落地更因地制宜。

如何补齐产业链中的短板,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供应?

各地政府要补齐产业链短板,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需加强统筹规划与政策引导。前瞻产业研究院将从以下方面展开:深入调研产业链现状,精准识别短板所在;协助政府制定针对性政策,吸引相关企业投资;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加强产业协同,构建本地供应链生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需求变化;提供专业建议,助力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高水平招商工作如何开展?

前瞻认为要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工作,要注意“6个更重要”:质量比总量更重要、链条比单体更重要、落地比签约更重要、创新比套路更重要、诚信比成果更重要、服务比政策更重要。同时,按照前瞻建议步骤完成,每一项,可有效确保高质量招商:产业规划定位-制定招商目标-选择招商策略-制定优惠政策-整合营销推广-及时跟进服务。

如何提升地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地政府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升地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前瞻将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深入分析地方企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需求,为政府制定精准政策提供依据;协助政府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助力地方企业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图怎么做?

前瞻新能源汽车规划所将围绕“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市场培育”四大核心展开,从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完善、技术创新激励、市场推广策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为政府提供详实的、更有落地性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路线图。

适不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哪个赛道适合进入?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虽作为国家战略之一,但各个地方要想可持续地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前瞻团队需要基于对本地资源禀赋的调研分析、优势产业分析等层面,以便于更好给予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趋势如何?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2024-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4-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全景梳理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专业的分析师将为客户提供详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告,从全球趋势到中国发展前景,助力客户决策更前瞻。

如何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集群?

前瞻将从核心的几个层面助力地方政府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协助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集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注人才培养和引进,为集群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集群。

前瞻个性化服务解决您各类需求

指导产业发展

前瞻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报告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帮助政府了解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潜在机遇。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规划,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领域和创新项目。

促进政策制定

前瞻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报告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包括研发投入支持、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

吸引投资和企业

明确的产业规划能够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链的完善。

推动技术创新

前瞻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报告鼓励和支持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应用能力。

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保障各地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瞻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报告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协同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实现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服务案例

26年帮助300+城市完成并落地2000+规划项目

深入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难点症结,制定精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 深圳市福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研究与产业规划

  •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规划

  • 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 广州市增城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研究

  • 河南洛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业规划

  • 深圳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交付中心规划

  • 江西赣州新能源汽车小镇产业发展规划

  • 大鼎金迪·智汇谷(高竹新区)智能汽车配套产业园规划

部分案例成果

前瞻五大硬核优势

“大数据+行业研究+专家技术洞察+复合型团队+招商资源”

大数据优势

自研产业数据系统:6.8亿+大数据,及时反馈产业动态及市场变化

产业

前瞻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

园区

前瞻新能源汽车园区大数据

招商

前瞻新能源汽车企业/招商大数据

政策

前瞻新能源汽车政策大数据

前瞻行研优势

26年产业发展洞察,涵盖超6600+细分产业链

专家技术优势

国际院士专家智库:精准洞察产业发展趋势,筛选适配发展赛道

30+

全球诺贝尔专家

500+

全球国际院士专家

600+

高新技术项目领头专家

200+

产业规划专家

1200+

行业协会等机构高层

  • 刘珊源

    前瞻联合创始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产业规划领域资深专家

  • 陆彦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同济大学MBA硕士

    产业规划领域资深专家

  • 朱茜

    前瞻产业研究事业部总经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

    行研领域资深专家

人才团队优势

560+资深研究团队:“3+2”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团队

“3+2”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团队

暨至少3年行业企业工作+2年市场调研、行业研究、咨询等方面相关经验背景

98%

海归硕博人才985、211最低要求

300+

资深产业研究员

160+

空间规划设计师

50+

技术型分析师

30+

政策研究员

20+

数据建模专家

前瞻资源优势

企业招商资源库:20万+老客户,为产业规划先行导入招商资源

新能源汽车一手企业
资源前置导入

前瞻聚集20w+企业资源

能高效促进与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

提升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出您的需求,马上联系前瞻

400-639-9936

market@qianzhan.com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南一道飞亚达科技大厦西区3楼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