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做好规划土地管理

2018-12-03 14:52:37 现代农业规划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获悉,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关于推进本市乡村振兴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将在乡村振兴的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新模式、新路径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乡村布局形态。通过盘活存量资源,满足乡村用地需求。具体来说,上海将适度加强指标倾斜,保障生产生活用地。整治违法违规用地,优化存量建设用地布局。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闲置房地资源。

实施意见指出,上海应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助力品质乡村建设。实施全域土地整治,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并且,还要大力推动生态建设,优化乡村生态基底。推进低效用地减量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在强化人才资金支持方面,上海还将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增强乡村建设智力支撑。激活用地指标调剂收益,加大乡村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同时,优化审批监管程序,确保管理规范高效。

关于推进本市乡村振兴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关于推进本市乡村振兴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沪府办规〔2018〕3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关于推进本市乡村振兴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11月1日

关于推进本市乡村振兴

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8〕7号)精神,推进《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称“上海2035”)实施,探索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新模式、新路径,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现就推进本市乡村振兴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明确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品质提升、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导向,探索走农业持续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新路,保障农民权益,以优化完善乡村地区规划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为重点,提升乡村规划引领和先导水平,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二)确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落实“上海2035”,完善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赋予规划适度弹性;落实“四线”管控,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各类用地规范、有序、统筹利用。二是坚持高质量利用。加大乡村建设用地存量盘活和布局优化,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鼓励土地功能、空间的复合利用。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科学预测乡村资源环境承载力,保留保护村庄肌理和传统文脉,传承江南文化内核,体现江南乡村特色和上海地域特征。四是坚持示范引领。用好土地整治平台,集聚各方资源,开展政策技术创新集成和规划设计试点,以土地整治工程带动乡村地区空间优化、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推进“江南田园”建设示范,打造活力乡村。

二、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乡村布局形态

(三)加快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城乡规划格局。落实“上海2035”,加快推进区、镇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做好高质量的区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形成镇村协调发展的乡村格局。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外的建设用地规模,保障乡村发展规划空间,统筹安排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确定撤并村范围和保留村布局,合理确定农民集中居住安置标准,落实农民集中居住安置空间,坚持“城镇集中居住为主、农村集中归并为辅”的总体导向,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严格控制撤并村范围内的个人建房,重点聚焦“三高”沿线、生态敏感地区、环境整治地区,分步推进30户以下自然村农民的集中居住。

(四)完善乡村规划衔接,促进规划实施落地。构建规划层次简化、规划界面明晰、规划引导统一的乡村规划体系。合并编制郊野单元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规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合一的行动规划机制。发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作为城市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实施性作用,统筹优化村庄建设的各类用地布局。坚持多方参与、凝聚共识、共绘蓝图的路径,按照《上海市乡村规划导则》和《上海市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和建设导则》等要求,加快推进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深化村庄设计和实施落地。

(五)拓宽规划实施内涵,提高空间优化自主性。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区政府可以通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调整优化保留村的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形成相对集中、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结构。区、镇总体规划可预留适量规划建设用地空间及规模用于单独选址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等建设。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明确的村庄用地范围调整(宅基地归并平移等),以及单独选址的乡村公益设施等建设项目用地,允许通过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予以落地。在符合区域控制要求和满足乡村景观风貌塑造的前提下,保留村内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农民住房以及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可按规划适当提高建筑高度,优化乡村空间形态,丰富农民住房类型,提高土地空间效率。

三、盘活存量资源,满足乡村用地需求

(六)适度加强指标倾斜,保障生产生活用地。各区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形成的用地指标,要向乡村地区倾斜,向保留村集聚,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等。

(七)整治违法违规用地,优化存量建设用地布局。加强乡村用地监管和违法用地整治力度,严控新增违法用地,重点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宅基地(一户多宅等)、设施农用地等专项整治,依托“无违建居村创建”等平台,制定实施计划并进行整治复垦。在符合规划和对永久基本农田实施分类保护的前提下,允许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等手段在划定的空间范围内和规定的期限内,实施存量建设用地空间平移、集聚和布局优化。

(八)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闲置房地资源。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确保农民宅基地权益不受损和“户有所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用依法取得的农村闲置房屋,以合作或自办方式发展民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的,可以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规范的民主程序,协议有偿收回闲置宅基地、乡镇企业等用地,通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等方式,保障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

四、规范用地分类,简化用地管理程序

(九)优化乡村用地分类管理。为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两类项目用地仍按照耕地管理。一类是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项目(如在耕地上种植水果、花卉、药材等农作物)。另一类是因现代化种植需要,在现有耕地上利用耕作层土壤生产并配建简易温室、大棚的农业生产项目。允许两类用地仍按照原地类认定和管理。一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用地中,属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以及为观景提供便利的观光台(原则上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栈道(原则上宽度不超过2米)等非永久性附属设施占用的农用地,由经营主体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调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二是村庄规划设计确定的零星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厕所、污水处理、垃圾储运、供电、供气、通讯等;原则上不得超过100平方米),以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占地面积不大于40平方米的小型灌溉泵站、占地面积不大于60平方米的小型排涝泵站等用地。零星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超出本条规定规模范围的,按照建设用地管理。

(十)实施点状布局开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中,按照建设用地进行管理的,可以实施“点状”和“带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项目区内其他用地,仍按照原地类管理。各区可以依据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明确的建设用地,进行点状布局,按照建设用地地块范围办理农用地转用后,通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或征为国有方式供地。

现代农业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655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