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2015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全域旅游,即每年2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正式在全国大规模推进开来。
图表:2017年国家重拳出击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从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开发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全域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龙头景区带动型、城市全域辐射型、全域景区发展型、特色资源驱动型及产业深度融合型。发展全域旅游既不能统一一种模式,也不能同步化进行,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同地域往往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及旅游要素的聚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全域旅游模式的选择与设计。
对全域旅游单位开发模式进行不完全统计可以发现,目前采用龙头景区带动型开发模式的较多,占比达到35%,其次是特色资源驱动型的23%;其中采用产业深度融合模式的较少,这主要与该模式对产业之间的互动要求较高,很多地区对产业要素的整合难以达到集聚效应有关。
图表:截至2017年中国全域旅游模式结构分析
全域将成为时下最为适应大众化旅游的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树立全域旅游的体制观,需要具备发展五要素。
1、要有一些文旅资源
建设全域旅游必须具备优势资源,这种优势可以形成依赖资源本身的比较优势,也可以依赖资源组合形成要素禀赋优势,最终表现为地方旅游的竞争优势。如武隆县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就是基于其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独特地形地貌的资源禀赋。
2、要有一批较为成熟的景区(点)
发展全域旅游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这就要求创建地有一批发展较为成熟的景区(点)。要注意整合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国际级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内优质文化龙头经济体。
3、要有一批龙头以及创新型小微企业
地区旅游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发展龙头企业是必要的。同时,更需要一大批文旅小微企业,其作为产业发展新动能,能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4、要有完善的多级交通体系
要注重全域旅游基础服务体系中交通集散点的选址与布局,强调各层级集散中心的互联互通。既有区际大交通,也有区内多个交通体系层叠,还有旅游交通组织与集散问题,即“最后一公里保证”,所谓“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当下各地“旅游公路”“扶贫公路”以及“村村通”“绿道”慢行系统等多级交通体系的完善,交通可进入性得以改善。
5、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全域旅游不再只是旅游局的事,而是要求调动区域各种资源,因此全域旅游创建又被称为“一把手工程”,这个就是顶层领导,即党委书记牵头,四大班子并举,协同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及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既有全域旅游顶层架构和法规规范设计,也有资源导入、能力输入、品质提升。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