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2019-11-15 13:48:47 产业规划方案

生物医药产业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11月12日,《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发布,《规划》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旨在将苏州打造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基地、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地、国内环境最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

《规划》有些什么内容?

总体概述

《规划》主要分为外部环境研究、本地产业诊断和产业发展规划三大部分。其中,外部环境研究剖析全球及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包括技术演进、区域布局、竞争格局等,研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外部前瞻。产业诊断部分分析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挖掘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产业发展规划部分主要是在一二部分的基础上,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筛选发展重点,并围绕发展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具体阐述

1、外部环境研究部分

外部环境研究部分包括第一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第二章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第三章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三个章节。

放眼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高速稳定增长,未来五年将保持5%-7%的增长率。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技术演进来看,生物技术不断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生物药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医疗器械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聚焦国内,在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未来五年产业规模将保持7%-10%的增长率。从区域布局来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集聚区。从产品类型来看,我国医药产品仍以仿制药为主,医疗器械高端产品被国外垄断。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近年来,我国医药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速审批等新政,持续激活产业创新活力,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立足省内,在政策大力助推下,江苏省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产业集聚区。江苏省医药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创新药申报数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列全国之首。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泰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连云港和南通等集聚区多点迸发、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2、产业诊断部分

产业诊断部分为第四章,包括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两个子部分。围绕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链环节、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产业格局等多方面进行剖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挖掘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产业现状方面,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千亿元,位居国内前列。从产业结构看,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两大细分领域呈现“三二”结构。从产业链看,苏州市产业链条完整,在医药制造领域,形成了从上游靶点筛选和确认、化合物合成与筛选到制剂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了涵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康复设备、植介入设备和医用材料等多个门类的全产业链布局。从技术创新来看,苏州市创新成果突出,截至2018年7月,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已累计拥有新药证书148张,临床批件199件,是国内重要的创新基地。从产业驱动力来看,苏州市内外资双轮驱动特点突出,且国际合作持续深入,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产业布局看,苏州形成了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高新区、太仓、吴中、昆山多集聚区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主要问题方面,苏州市存在本土大型企业较少、产业链条尚有缺失、人才结构有待优化、要素制约日益显现四个问题。本土大型企业较少体现在领军企业少、规上企业少、获得药品生产许可企业少三方面;产业链条尚有缺失集中在产品研发公共平台、产业配套机构、产品应用推广中心三个领域;人才结构有待优化表现为领军人才仍不足、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两方面;要素制约日益显现体现在土地要素不足、税收优惠政策未有倾斜、监管体系稍显滞后三方面。

3、产业发展规划部分

产业发展规划部分包括第五章发展思路与目标、第六章产业集群、第七章区域布局、第八章技术创新、第九章要素保障和第十章工作推进。该部分以前述产业环境、产业趋势为参考,产业诊断为依据,确定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以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痛点问题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设计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要素保障“三位一体”完整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围绕产业体系梳理发展思路和路径。

✧发展思路与定位部分

——构建一大体系:依托十大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要素保障“三位一体”完整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推进九条路径:扎实推进补全产业链条、本地应用示范、培育重点企业、优化人才结构、完善平台建设、推进协同创新、拓展资金支撑、革新监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九条路径。

——落实十一项任务: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提升临床试验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医学影像中心、推广技术应用中心、构建全面人才梯队、健全三大公共平台、营造优质创新环境、丰富金融资金扶持、争取政策先行先试、构建“1+N”发展模式十一项重大任务。

——发展定位:将苏州打造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基地、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地、国内环境最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

✧发展目标部分

——产业规模目标:到2020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主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产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支持十大重点园区载体建设,健全区域内产业要素分配机制,一核多极空间布局基本形成,稳步推动与建立苏州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到2022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值规模突破2800亿元,成为中国获批产品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研发合作模式最新的生物医药集聚区。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实现要素在重点园区间合理分配,形成“协同互动、特色突出、差异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能力目标:到2020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累计引进生物医药领军人才400名。突破创新药物研发、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等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研发30个新药,实现10个重磅药物上市,完成15个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发上市II类、III类医疗器械产品400个。健全研发服务平台,形成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到2022年,苏州市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基地。深度融入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国际研发合作持续深入,世界级科研机构进一步集聚,全球前沿技术、产品国际注册实现重大突破。

——企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超十亿元企业20家,省级以上载体平台超过100个。培育江苏名牌60个、苏州名牌60个。引进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独角兽潜力的企业。到2022年,成为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地。百亿产值企业2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3家,超十亿元企业30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产业集群部分

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苏州本地基础,围绕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两大细分领域,筛选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在明确发展重点的基础上,针对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本土大型企业较少、产业链条不完整的问题进行设计,着力打造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两大产业集群,通过推进补全产业链条、培育重点企业、本地示范应用三大路径,落实提升临床试验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广技术应用中心、打造医学影像中心、培育本土龙头企业五大重点任务,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两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如下:

✧区域布局部分

按照“协同联动、集约集聚、特色发展”的布局原则,结合各区、市产业发展基础、区位交通条件、城市功能定位,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苏州高新区、吴中区、太仓市、昆山市等其他市、区联动发展的一核多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十大生物医药产业园,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技术创新部分

主要针对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缺少研发公共平台的问题进行设计,通过推进优化人才结构、完善平台建设、推进协同创新三大路径,落实构建全面人才梯队、构建三大公共平台、营造优质创新环境三大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要素保障部分

主要针对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要素制约日益显现的问题进行设计,通过推进拓展资金支撑、革新监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三大路径,落实丰富金融资金扶持、争取政策先行先试、构建“1+N”发展模式三大任务,突破资金、土地、监管体系等要素的限制。最后,为确保规划顺利落实,从统筹部署、工作机制两个维度制定了工作推进体系。

围绕九大发展路径,设计十一项重大任务,具体任务内容如下:

工作推进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精神,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成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苏州市政府牵头,联合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商务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建立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监督,加快产业发展。成立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围绕行业信息支撑与培训、企业技术研发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及应用示范项目选择评估等工作进行专家咨询。定期召开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对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

来源: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产业规划方案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3682461590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