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深圳出台《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抢抓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
面对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元年,深圳正以AI技术穿透产业链条,通过“场景革命”与“生态重构”,加速从“指尖舞者”的精密制造向“疾风奔跑”的智能协同跨越。
3月26日,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刘珊源女士受邀接受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栏目专访,围绕深圳机器人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繁荣”的发展路径展开解读。
AI双轮驱动:核心部件与应用场景的技术穿透
在采访中,刘珊源院长首先肯定了深圳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显著优势。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入,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向零部件端和应用端双向渗透,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近20年里,已经构建了一个从芯片设计、元器件制造,到精密组装的机器人全链路硬件产业。
此外,深圳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AI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在应用市场,深圳已形成“上天入地”的全域场景矩阵:优必选科技的协作机器人可在半导体车间精准搬运晶圆盒;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化身会议记者与运动员互动;坪山比亚迪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成为技术迭代的加速器;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已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落地,展现出AI与公共治理的深度融合。
补链攻坚:龙头引领下的生态重构
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刘珊源院长指出,下一步需要去补链,在未来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的整体生态,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从企业分布来看,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南山、宝安等地区,其中南山集聚了大量的人形机器人优势企业,包括优必选、速腾聚创、越疆科技、逐际动力、众擎、银河通用等;宝安区集聚了众多执行器、感知器件等核心硬件企业。
从华强北“两小时配套圈”到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上占据重要地位,深圳用30年时间构建起“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当AI穿透产业链每个毛孔,当场景创新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深圳制造”必将进化为“深圳智造”。
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已深耕产业研究27年,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究团队,由国际院士专家领衔,组建“3+2”知识结构复合型团队,利用6大自研大数据平台,构建“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的全球化优势,持续研究监测超6600个细分产业,洞察市场趋势、行业热点和技术发展方向,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产业研究等整体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前瞻产业研究院将秉持初心,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前沿洞察力,深耕机器人产业,紧追技术动态,把握市场趋势,加强研究与创新的融合,挖掘产业潜力,为深圳机器人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我们将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助力深圳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