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19-10-17 16:13:49 特色小镇规划

特色小镇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近年来,政策扶持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也逐渐成为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力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千镇一面、造城基建等现象。对此,前瞻产业研究院在《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报告》中指出,培育特色小镇的内涵在于“特色”二字,必须要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历史人文积累和独特资源禀赋,进行顺应人口集聚和生产生活需要的良性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图表:新形势下特色小镇发展思路

图表:新形势下特色小镇发展思路

因此,特色小镇的开发应该尊重历史特性,继承有形的历史遗迹,以免沦为标准化的、缺乏特色的、少人性化的、单纯物质空间。

由此可见,特色小镇尽管是当下的风口,热门投资项目,但是同样切忌盲目的申报建设,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规划,只会进入一个死胡同。在申报建设特色小镇之前,寻找相关资质机构,辅助申报帮助完成特色规划,才是第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四大问题

特色小镇近几年在各地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是市场追逐的“宠儿”,但在实践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特色小镇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同质性严重,特色元素体现不突出,照抄照搬浙江经验的现象比较普遍,小镇在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总体风貌上缺乏地域植根性。

二是政府主导的特征明显,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在其调查的近 100 个特色小镇中超过60% 由政府主导,只有不到35% 的由企业主导。

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小镇的建设。在我们调研的特色小镇中,有超过80% 的小镇都反映土地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是很多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瓶颈,人才短缺也是小镇普遍反映的问题。

四是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体现不足,各类功能融合不充分,小镇发展的包容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特色小镇存在 " 重生产、轻生活 " 的情况,很多小镇的主导产业和宣扬文化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社区、社群等软环境的营造太过滞后,小镇的比较优势尚未凸显。

二、解决对策

1、突显特色,千镇千面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凸显特色是为了防止“千镇一面”,这里的特色既包含产业特色,亦包含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小镇的标签,是特色小镇对外宣传的名片。特色小镇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的建设、运营均需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将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在前期的策划中应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出发点,将特色文化融汇于小镇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2、重视小镇管理运营,避免出现“空城”

特色小镇从无到有是一个集建设与运营于一体的过程。小镇产业是否能实现集聚发展,小镇经济是否能保持持续提高,关键就在于小镇运营。为了避免“房地产式开发”、“跑马圈地”等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监管,严格审查,正确引导特色小镇的开发。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引入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开发商,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市场化建设运营,进而避免“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发生。

3、强化特色小镇的土地、资金和人才保障

在土地方面,盘活存量用地,鼓励充分利用增减挂钩、低效用地、低丘缓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租赁、入股、入市等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针对特色小镇实施柔性化的绿色供地机制。在资金方面,在用好资金存量的基础上,提供资金增量,建立特色小镇专项基金,扩大融资渠道,并用好杠杆效应。在人才方面,通过税收优惠、优先落户、人才奖励等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入驻,鼓励小镇结合具体实际探索新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加大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小镇,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转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4、以人为本,实现“三生融合”

无论是产业集聚发展,还是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最终都离不开小镇的参与者。完善社区服务,营造宜居环境只是对小镇的最基本的要求。小镇产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劳动力的集聚,而吸引劳动力集聚的重要因素是小镇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不仅包括产业本身为劳动者带来的收益,还包括小镇本身为劳动者带来的归属感。这就要求小镇的建设运营需以人为本,在满足参与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结合。

特色小镇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39-9936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客服

在线咨询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15013601266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顶部